浅谈中学阶段新诗教学中的四个入手

  摘要:新诗教学从学生的朗读入手,从陶治学生的灵性入手,从学生的审美入手,从学生的创造性入手。

  关键词:新诗教学的四个入手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新诗,无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来看,都是新诗中的典范之作。在教学这些新诗时,许多老师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总感觉到在教学中不能得心应手,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惑,无法把握诗歌教学中的脉搏,找不准教学诗歌的路子,都说诗歌不好讲,学生不愿学。其实,要解决这一难题,很容易,关键是教师在教学时,要认清诗歌这种文体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品读新诗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一、从学生的朗读入手

  朗读是诗歌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方式,成功的朗读,可以使学生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味道,使学生进入诗歌的美妙意境,体会诗歌饱含的感情,使诗歌富有极大地感染力。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除了自己给学生范读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反复听朗读录音带子。在听读时,要求学生要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和节奏。教师在指导朗读技巧时,要针对不同的诗歌,把握好不同诗歌朗读的语调、重音、节奏、感情等。语调的选择要根据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而定,不可任意而为。重音要注意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尤其是逻辑重音要根据具体诗句所强调的中心意思来确定,不能马虎。节奏要根据具体诗歌而定,不同的诗歌,节奏抑扬变化不同,有轻快、重慢之分,不能任何一首诗,都用同一种节奏来读,就是同一首诗,也要注意节奏的转换。感情是朗读诗歌的基础,朗读时一定要要求学生读出诗歌的感情,同时也要表现出学生自己的感情。

  对于朗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教师不要怕花时间,只要把诗歌朗读好了,才能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从陶治学生的灵性入手

  诗歌是人性本真的呼唤,是一种至纯至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符合良知的品味,是性灵之子。读诗是在获得审美享乐的同时也提升了对人生、社会的认识,是一种陶治情操、洗涤灵魂的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时,应千方百计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自发自愿地品读、感悟诗歌,通过诗歌应心而动,提纯学生的品性,刺痛学生,使学生血脉喷张,振换精神,从诗歌中得到一种人性中透射的善良、同情,积极向上的本真的东西,摒弃俗世的感染,唤醒沉睡的良知,教师不应该用于干巴巴的说教,强行加上自己的理解,或者紧围绕教师用书中的理解提示,让学生浮浅地理解,记住单一的答案。从而让学生感觉到艺术的精品,现代诗歌,呈献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种抓不住,摸不着,学不懂的东西,使学生精神麻木,灵活空泛、枯竭,找不到诗歌给他们的那份人生的超越,那份至诚的雅致。

  三、从学生的审美入手

  诗是极其灵动而富有韵致的语言艺术,是美的载体。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诗歌的审美功能,基于美感作用,提高学生正确欣赏美的品味,中学生是一个心理还不稳定,对事物呈现的美丑还不能完全分辨的群体,对事物的喜好、看法还经常变化着。如果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无视审美愉悦,不正确引导学生审美,无疑对学生正确的审美发展及审美观的确立是有损的。教师应从诗歌体现的感情上、语言上、形式上引导学生审美。让学生在品读诗歌时,感到心情愉快,感觉到诗歌所表现的感情,真实透亮,真的能打动人心,而不是感情上的弄虚作假。在语言上,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精妙,每个词语都浓聚着深深的内涵和张力。在形式上让学生感受某种鬼斧神工,传神的和谐,好似浑然天成。从而体会出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与其它体裁的文章相比,更精更美,无不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于一身,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圣物,不能让学生把诗歌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分行的语言文字。认为诗歌是非常简单的东西。谁都可以而为。如果是这样,诗歌教学就失去了它的审美意义。教师的教学也就是失败的教学,对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培养审美能力是有害的,是一种极大地错误。

  四、从学生的创造性入手

  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是想象力的结晶,是创造性的产物。中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创造性极强。教师在教学诗歌时,除了引导学生朗读、陶治性灵、审美而外,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许多诗歌本身的欣赏具有不确定性,是具有个性特点的精神活动,不同的学生对诗歌的感受,注入的个人的想象不同。如果教师让学生学习诗歌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落实到某一个确定的标准,对学生强行、死板地引导,否定个性差异,持单一的观点霸权,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严重的制约和扼杀,及不利于学生主体素质的重构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除了那些必须交代的东西,例如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题解而外,应采用“开放式”或者“随心所欲”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大胆地理解,除了与诗作者产生共鸣而外,通过诗歌的想象,感悟出诗歌本身而外,或者与自己生活相关联的东西,进行再创造,由此而彼,形成自己独有见解,挖掘出高于诗歌本身的诗意,激发出心灵的火花,创造出富有创造性的东西。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成功的教学。

  以上所提四点,是诗歌教学中的关键,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有鉴赏诗歌的能力,要对不同流派的诗歌文本有所研究,而且在教学中要找准品读诗歌的切入点,才能引导学生深刻地品读,并且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与老师很好地配合,共同完成。另外,除了所学的诗歌而外,还应要求学生注重课外的阅读,教师推荐或选择一些中外有代表性的诗歌,有意思地让学生品读,自己理解,进行创造性地阅读,通过阶段性的教学,学生的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而且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转变教学的理念,教学诗歌就会变得轻松多了,慢慢地,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品读诗歌的能力有效的提高。

  文/宋付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