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美育 强化综合素质发展

  对于当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素质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李岚清关于“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的思想明确了艺术教育对加强素质教育的意义。而艺术教育中,美术教育又是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美术教育对促进青少年素质开展的作用也备受关注。科学准确地开展美术教育工作,让其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推手,使美育成为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爱心的园地,这是美术教学的未来趋势,更是在青少年阶段全面科学开展美术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一、培养青少年鉴赏力和创造力

  有些教师认为上美术课是很轻松的,主要是展示作品,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些作品进行模仿创作,其实这种“认为”是片面的,是对美术课目的没有深刻的认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要通过美术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同样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辨别美的能力。作为美术教师,只有认清教育的方向和目的,才能体会肩负着的使命与责任;自觉地用美术教育目的来规范具体的教学工作,指导美术教学的改革与教学科研,才能正确培养青少年鉴赏力和创造力,促进青少年的素质开发。

  美术教育目的并不一定是要培养专业的美术家,通过美育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格素质,这也是一般的基础教育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它对学生的认知、观察、想象、审美、鉴赏等方面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通过感知美术的“美”来发掘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学习美术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及其国外的优秀艺术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二、陶冶青少年情操袁提高自我控制力

  美术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乐观情绪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它能够诱发青少年的求知欲,“美”的产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学生之所以产生美的感觉,与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关,而青少年的美术教育则可以调动这种求知动机。美术教育是一种愉快教育,我们追求的是“寓教于乐”,让青少年沉醉在美的世界中。

  美术教育还能够强化青少年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意志力既包括了一个人的信心,也包括了决心和恒心。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没有一定的定力和耐心,是很难将作品进行到最后的。而一旦把心灵安静下来,用心创作出满意的作品,便会带来极大的身心满足和坚定信念。通过一件件作品的诞生,无形中提高了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欣赏能力,养成做事专注的好习惯。

  三、辩善恶知美丑袁提高综合素养

  美术教育还能够促进青少年的智力发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包含了许多知识教育,在美术课程体系中包括了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良好的美术教育也是开发右脑的最佳学科。能发展右脑的感知能力,与人类认知特点、心理发展特点相吻合;能够丰富记忆的表象,培养青少年的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懂得分辨善与恶,美与丑。以此来激发创造灵感和智力思维的提高。

  随着现今社会的进步及人们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美学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审美不仅具有精神价值,而且作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越来越具有实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已远远不满足于只求温饱和实用方便,追求美已成为人们体现文化素养、表现生活情趣的重要方面。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可塑性极强。要善于抓住这一有利的人生阶段,强化美术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引导他们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事物,用正确的审美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从而热爱生活并不断去创造自己美好的“中国梦”。

  文/蒋向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