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预防的意义及措施

  摘要:该文在综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信息的基础上,从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发展过程出发,重点论述糖尿病预防的重大意义及措施,以期能对糖尿病的预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预防,意义,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的代谢紊乱。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该病的发生有遗传因素的参与,同时与后天因素有关。

  1、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在DM2众多的候选基因中: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糖原合成酶基因、己糖激酶Ⅱ基因、激酶原转化酶基因、线粒体tRNA基因、升糖素受体基因、蛋白磷酸化酶基因、胰岛素刺激蛋白激酶基因、肥胖基因等都显示出与DM2的发病有关。根据遗传学研究方法得知,60%的患者有家族史;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是普通人的四倍;单卵双生子发病一致性高达90%。外源因素:上班的路上缺乏体力活动(私家车、公交车等);上班其间缺乏体力劳动(自动化、计算机辅助);业余时间缺乏体力活动(电视、计算机游戏、半自动化的家务和庭院劳动);热量高脂肪高的食物(“可口可乐”食品、“麦当劳”食品);精神因素(紧张、压力大)。

  2、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

  2型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在起作用,但起关键作用的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在多元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发生胰岛素抵抗,此时β细胞发挥代偿功能,糖代谢正常,出现胰高血糖症,累及大血管病变。继续发展,β细胞轻度缺陷,胰高血糖症,糖代谢异常,表现糖耐量异常,仍然累及大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β细胞缺陷,糖代谢异常,进入糖尿病早期,在损害大血管的基础上损害微血管及神经。最后β细胞重度衰竭,糖代谢异常加重,进入糖尿病后期,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加重。

  3、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大意义

  3.1 预防2型糖尿病的必要性

  3.1.1 1996年美国诊断的糖尿病、未诊断的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

  3.1.2 IGT与健康危险性

  ①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荷兰年龄50-75岁的个体IGT到糖尿病的进展率为13.8%/年。

  ②英国和美国的进展率为1.57.3%/年。

  ③心血管疾病(CVD)危险性:死于CVD事件的危险性增加2倍。

  3.2 积极采取措施预防2型糖尿病的意义

  3.2.1 innish DPS实验:对522例中年、超重的IGT者,改变生活方式,平均随访3.2年。结果:

  ①加强干预组体重净下降3.5±5.5公斤,4年的糖尿病累积患病率为11%。

  ②对照组下降0.8±4.4公斤,糖尿病患病率为23%。

  ③干预组糖尿病危险性下降了58%。

  3.2.2 美国糖尿病预防研究(DPP):筛查158,177人,将3234IGT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二甲双胍+标准生活干预,安慰剂+标准生活干预,强化生活干预。结论:

  ①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干预对预防IGT发展为糖尿病均有效。

  ②上述2种干预方式对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的IGT人群均有效。

  ③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使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下降58%,二甲双胍干预使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下降31%。

  4 预防2型糖尿病的干预措施

  4.1 干预对象:①IGT人群。②IFG人群。③肥胖者,尤其是内脏性肥胖。④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⑤妊娠糖尿病的妇女。

  4.2 具体干预措施

  4.2.1 宣教干预:宣传教育在医学干预中尤为重要。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恩威并重,软硬兼施”。既要让他们知道利害关系,同时又要给予安慰与信心,要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知识,让人们知道如何预防糖尿病,让糖尿病患者能很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达到“医患沟通”的最高境界。在宣教中,首先要在高危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其次是教育患者如何积极有效地与糖尿病斗争。宣教的目标应达到:让人们知道糖尿病的危害性是不容忽视的,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糖尿病;是否患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是什么;今后是否演变成糖尿病;如何预防;让已患糖尿病的人知道是哪一型;病情轻重及处于哪个阶段;有无并发症出现;血脂、血压情况;适用于哪些降糖药;效果如何;治疗中如何复查血糖等。只有宣教到位,干预才能顺利进行。

  4.2.2 检查干预:因为许多糖尿病患者早期及患病中并无明显症状。因此,单凭症状一时难以发现。筛查方法简单易行且有效,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已被充分肯定。通过筛查,可尽早发现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对于健康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要跟踪随访,定期复查实行干预。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血糖检查应进行干预,必须按照医嘱计划定期复查,以便监测指标,调整用药。有并发症者,更应采取详细的多方面的检查。

  4.2.3 生活干预: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电脑、汽车多了,运动少了,工作紧张了,心理压力大了,以及环境污染、噪音等诸多因素,使糖尿病诱发因素明显增加。因此,在让人们了解糖尿病发病原因相关知识的同时要实行生活干预。

  4.2.4 药物干预:在生活干预无效的情况下采取药物干预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刚检出血糖偏高或处于不稳定阶段者,尤其葡萄糖耐量异常等高危人群,可采取药物干预。以预防性试治或作为诊断性治疗。用药期间进行动态观察。常选用二甲双胍,其可直接作用INS靶细胞,增加INS亲合力,尤其是受体后作用,增加了INS的敏感性;增加肝细胞和肌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增强葡萄糖氧化过程和非氧化糖原合成;MT与磺酰脲类药物比,具有不致低血糖,长期使用没有发现耐药性,并减轻肥胖,不增加INS分泌。

  小结: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需终身治疗,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给国家和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但大部分2型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糖尿病知识,使每个人尤其高危人群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并能正确预防糖尿病,从而降低发病率。

  文/李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