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对聋童的劳动教育

  摘要:“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特殊教育领域同样适用。特别是在聋教育过程中,劳动教育不仅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更是培养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有效和必要途径。

  关键词:聋童,劳动教育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许多名人大家也都把劳动教育放在了比较高的位置上。高尔基曾说过: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李大钊曾说过: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陶铸更是把“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说得精确至极。可见,劳动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一、劳动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名言,诸如:麦子、玉米等,学生往往只知其名,不闻其实。而这些恰恰是劳动教育的缺失,重新认识劳动教育,很有必要。

  1.劳动教育是矫正和补偿聋童身心缺陷的需要。

  聋童的缺陷补偿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替代、改善或恢复受损伤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在劳动中各种感觉器官受到锻炼,其功能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彼此之间经常要协作配合,促进“以目代耳”的代偿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聋童认识活动和智能的发展。在劳动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知识、技能、表象和概念,为聋童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营养。

  2.劳动教育是有效发展聋童生活适应能力的需要。

  由于聋童未入校前,在家大多数比较娇生惯养,没有劳动习惯,缺乏自理、自主、自治的能力,着眼于他们的未来,为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主人翁的思想,让聋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并通过劳动的教育,可以使聋童在心理上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可以充分地调动他们劳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聋童自立自强,长大后就能适应社会劳动和家庭生活的需要,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二、多角度全方位加强聋童的劳动教育

  1.立足“自我服务”,延伸劳动意识

  诸多聋童因为在家中任何事都被父母包办代替,即使这些残疾孩子主动要求做点什么事情,家长也是不敢放手,处处不放心。这种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思想,没有自发地形成劳动观念,更无劳动习惯可言,有些学生甚至会产生怕脏、怕苦、厌恶劳动的思想。所以,必须先培养聋童热爱劳动的意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才能是劳动成为强有力的教育手段,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如: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在《洗手帕》一课中,可以设计出“洗手帕比赛”,“穿一件自己洗的衣服”,“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等,活动评比的原则是聋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劳动知识的教学,又提出了劳动的要求,还能培养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从而达到自我服务的意识。

  2.立足自主自自制,掌握劳动技能

  聋童从小参加劳动,是为了使聋童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的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可以使聋童初步熟悉各种简单的劳动工具,获得初步的生产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复杂的生产劳动做好准备。

  班级劳动是训练聋童一定劳动技能的途径之一。每周一学生返校后和周五离校前,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大扫除。擦玻璃窗是大扫除的重要环节,学生开始不知用什么工具来擦,觉得湿抹布擦玻璃窗当时显得很干净,他们不知道等水干后玻璃窗就成了“大花脸”。针对这种情况,我不仅教给他们用废报纸擦玻璃窗的方法,而且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能用湿抹布擦玻璃窗的原因,并且进一步告诉他们湿抹布不能擦电器,容易触电等生活常识。同时我注意在劳动教育聋童开动脑筋想办法,怎样把事情干得更好更巧妙,更节约时间。没想到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她的孩子在家看见她用湿抹布擦正在使用的电视机时连忙上前阻止,还告诉她这样会被电死的,家长明显感到孩子未入学前连扫帚都不知怎么用,入学后学会了不少劳动的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也增强了。

  3.立足校本实际,培养劳动习惯

  让聋童参加劳动最重要的是养成劳动习惯,劳动习惯主要是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和形成的,小学年龄段是形成聋童良好劳动习惯的关键时期。组织班级劳动是培养学生自觉劳动习惯的最经常活动,通过严格的劳动纪律,可以让聋童养成劳动的习惯,养成对工作的责任心。他们的劳动习惯一旦养成,人也相应勤快起来。

  一次,两个学生值日时没有劳动,使班级的劳动常规分被扣。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件事教育学生,劳动是要付出代价的,是会使人感到疲乏和劳累的,但是劳动是会有收获的。让学生开展讨论如何自觉地劳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养成自觉劳动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偶尔参加一两次劳动并不难,难得是自觉地、经常参加劳动。如果大家都不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劳动责任,那么校园里就会垃圾遍地,蚊蝇乱飞,甚至疾病流行。我们要把每一天的劳动看成是对自己劳动责任的锻炼,当习惯了每天劳动后,就不会对做这件事感到厌倦,而且没有劳动还影响了班级的荣誉。通过教育,学生们提高了集体荣誉感,能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劳动时间,还能自觉的珍惜劳动成果,劳动结束后认真清洁劳动工具,摆放整齐。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手段,也是残疾人参与社会、贡献社会、分享社会劳动成果的前提和主要方式。在劳动过程中促进聋童脑、体的有机结合,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残而不废的新型劳动者,将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

  文/李清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