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只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内驱力才能增强,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吸引学生注意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兴趣是指人们力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事物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而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学生受我们的影响最大,因此每一节课就是我们充分施展才能,拉拢学生兴趣的阵地。众所周知兴趣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最好动力,教师要保护和培养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我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整合;课堂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点的环境和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课堂中创设模拟场景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受考试“指挥棒”及教师本身素质的影响,课堂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变成了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围绕“教学任务”形成了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时间和空间被侵占,导致了课堂教学氛围的紧张、沉闷与压抑,因此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渲染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老师可能会认为课本剧只是公开课的运用手段,平时使用太费精力和时间,其实只要我们精选好剧本(选择一个片断),控制好时间,挑选素质较高的学生,一般排演1、2次,就可以公演了。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将历史事件再现于历史课堂,把学生带到前人生活的历史场景中。这样,他们很容易理解当事人的想法,在古今观点的比较中能更好的明辨是非,完成教学目标。

  二、充分运用个人魅力

  教育民主化是当前一个世界性的潮流。教育民主化的第一个要义就是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在这种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以“教师爷”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能够“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学生当然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幽默教学,或经典历史故事,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三、在课外活动中延伸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科考活动。我们都有进行研究性学习,多给学生一些关注,一些引导。我们可以组织课外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读课外书、研究历史人物、讲历史故事,写历史文章,编演历史剧,学绘历史地图,收藏古钱币,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名胜古迹等课外活动方式,甚至是让学生自制教具,自制多媒体课件。其实学生身上的潜力是很大的,例如,在《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课中让学生自制皮影、蹴鞠,学生做得有模有样的;又比如,在《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课中让学生自制多媒体课件,水平还是挺高的。这些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多种素质,增长更多能力。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在很多学校都已经具备现代化教学的硬件设施,很多老师的操作技能也很高,那我们就应该充分地运用它。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多媒体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同时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知道,上下五千年,精彩纷呈,单单凭我们的巧舌如簧也难以描绘当时的情景;而且,历史教学不仅局限于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透过历史事件分析、重新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影视教学情境,便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逝去的历史事件,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兴趣。

  五、用足历史课程的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物古迹、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的资源。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联系现实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如可联系现在陈水扁等人鼓吹台湾独立,妄图建立台湾共和国,编织“一边一国”、“两国论”的谬论,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的史实:孙权派人到过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以及《世界历史》中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关于台湾问题的决议等,这些事实无可辩驳地指出了台湾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利于学生认清台湾问题的实质。使学生觉得运用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学生有怎能不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应抱着对社会、对民族、对学生的终生发展高度负责精神,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历史,就是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历史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更快乐地学习历史,形成良性循环。

  文/土旦阿旺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