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题参与教学理念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改的深入,体育教育在高中教学中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高中教学情况对高中体育教育中的主体参与教学理念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对主体参与理念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如何渗透主体参与理念做了详细的汇总以及应用分析,为高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育主体参与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从教的方面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为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的发展。因为它是把主体教育理念转变成学生主体人格的一种有效机制,因此,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逐渐成为主体教育研究在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

  一、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1.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客体是认识的对象,主体是认识的施动者和反应者。它对客体的认识不仅取决于客体对象的状态和性质,而且取决于主体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质量。失去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学生这个主体本身将无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在练习中自我表现的激情愈高,也就是主观能动性愈强,就愈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所以,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正是着眼于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激发与调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佳程度。

  2.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品质。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品质是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策略。“为参与社会生活作准备的唯一途径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他们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而不光是教师的事情。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合作,从而使自己具有一定的亲他性。

  3.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学理论与技术的实施,取决于学生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是教学效果的最终衡量标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这是课堂气氛活跃的前提。同时,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通过主体参与,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被调动起来,课堂充满热情、气氛活跃,师生双方都能体会到“教学是人生的最好享受”。

  二、当前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缺失

  近年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虽然在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师中形成了共识,但从教育实践层面看,学生主体性的生成机制仍未形成,反映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主体参与缺失。由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探明机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一直停留在教师给予的被动接受状态。“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仍然是当今体育教学中的主流形式。

  三、学生野主体参与冶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这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1.转变教学观念是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育的首要问题

  转变教学观念,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平时体育教学中,我们会发现部分学生遇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我本来就不是学体育的料”、“我的体育成绩永远也比不过别人”等自暴自弃的消极意识,学生缺乏学习体育的良策及刻苦精神,主体意识不强。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动态的学习,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牢固树立“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观念。

  2.行动自由是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首要前提

  个体参与活动可以分为必须的和自由的两类,必须的活动是在心理抗拒的情况下进行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倦情绪,自由的活动是凭自己的兴趣,自主进行的,对活动常常乐此不疲达到“忘我”的地步,效果极好。学生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个度的掌握,要根据教学的计划和任务来确定。要求教师要深入地观察、了解、帮助、指导学生,具体讲,就是要合理地为学生提供掌握知识、技能、互助的自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这段时间去完成、消化知识和技能,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教互学的目的。

  3.参与兴趣是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直接动力

  参与兴趣与教学中的每个因子都有深刻的联系,如教学气氛、师生关系、教学需要的满足、教学目的的制定方式、学生的自由度、教学吸引力、教学内容等。体育技能的教学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外部的环境因素、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内在的学生心理状态、个性差异,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使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兴趣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体育教学中一切因子的改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

  4.师生平等是使学生“主体参与”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

  主体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客观上的不平等,但主观上平等、民主的关系。客观上的不对等指学识的不对等,但教师必须从“人——人”关系上理解师生关系,也就是说在主观上教师要视学生为与自己地位平等的社会成员,要视他们为真正的主体。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寻求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一是教师要把自己外在的权威转化成内在的权威,即去除外表的威严,注重塑造以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为核心的具有内在亲和力的人格形象;二是要建立一种资源分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当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以解决问题的权威身份出现,而是以探究的参与者身份出现,以探究式取代传授式教学方式,诚心诚意地信任和鼓励学生,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三是让学生自我评价,评价他人。要帮助学生调整评价目标取向,建立任务取向评价标准(即对运动能力的判断以我为参照),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在自我激励中增强自我效能。同时鼓励学生自发参与协作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他人,评价他人,理解支持每个学生,帮助并鼓励学生尽力完成练习。

  参考文献

  [1]刘云飞.高中体育教育中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渗透及其实施探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6):08

  [2]赵妍.主体参与教学理念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实施.生物技术世界,2014(04):04

  文/张芳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