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技校英语课堂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从技工院校及职业院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以及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具体原则。

  关键词:语言,跨文化意识,情境

  一、引言

  新世纪以来,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迅猛发展,各类技师学校、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这类具备专门职业技能的人才活跃在各行业的前沿。尤其是从事餐饮、旅游等服务性行业的毕业生大多在工作中要用到英语进行交际。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在课堂中如果只学会语言而不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等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很难完全理解和正确得体得使用所学语言,甚至在对外交际中引起误解或是闹出笑话。

  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明确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定为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鉴于职业教育目前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技校英语课堂上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相应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仔细钻研,精心设计,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原则

  1.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跨文化意识。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所包含的文化因素,将语言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有机结合,因材施教。所选材料在文化意义上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具有趣味性,与实际生活相关。现有的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非英语专业专科用)》一套上下册教材,其内容浅显易懂、重点突出,题材结合实际、贴近生活,图片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每一单元一个主题,分为对话和阅读文两个部分,对话部分基本覆盖了英语国家日常交际的各个方面,阅读文部分以生动有趣的文章对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英语国家文化做了介绍。这套教材对于不久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非常实用。作为英语教师,特别是使用这套教材的教师更要刻苦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文化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输。

  2.跨文化意识培养要实现情境化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应将英语学习与学生的切身感受相结合。英语教学情境化有利于学生在交际中用英语思维,学会使用正确的英美社交用语和体态语来实现交际目的。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学习智能,为学生营造形象的,融视听说于一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氛围中体验文化。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它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音像资料、及网络等电教课程资源。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物品(如旅游宣传册和纪念品)和图片,获得较为直观的文化感受;用多媒体播放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和电视片段,引导学生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如人们的饮食习惯、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有哪些传统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人们在正式和非正式场合如何交往?);还可以邀请有留学或旅游经历的人士给学生介绍真实的跨文化交际的情景;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戏剧表演、英语角,举行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举办英语知识讲座来学习和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成语、谚语以及文化背景。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其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学语言,而更要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以餐饮文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英美国家常见食品或菜肴名称时设计如下教学环节:先呈现一份美国学生的午餐菜单,让学生说一说菜名;接下来让学生说一说他们自己的午餐菜名,最后让学生对比一下中美学生的午餐,谈谈他们对营养搭配的看法,并写一份调查小报告。这样的教学即涉及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其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加文化的积累,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提醒学生和帮助他们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英美国家的广告、报刊、宣传手册、旅游小册子、菜单以及网页等“真实材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最好的阅读材料。

  4.加强教师自身跨文化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外语教师的角色在新的教育观念下被作出如下定义:他们不仅应该是目的语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该是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指路人,即应该同时具备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双重能力”(赵爱国,2003)。由于新课程改革关于文化意识的要求以及学生对于跨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这就对技校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很多技校英语教师虽然语言功底较好,但是文化功底比较薄弱,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讲授语言知识而忽视文化意识的传授。加上在技工学校,英语属于非专业课程,往往不被学生重视,学校给英语教师提供的进修机会也并不多。因此,要想提高技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必须为技校英语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建立一种以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为目的的培训或进修机制,给现有教师补上相关的中、外文化课。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可到国外进修学习,亲临所学语言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亲身感受英美国家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只有任课教师自己具有对文化的洞察力、理解力及扬弃贯通的能力,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和治学的楷模,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束语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各类技工院校以及职业院校的学生因为专业的涉外性、开放性,以后不可避免地要与外国人打交道。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技能,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对学生今后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夯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叶英语课程标准曳.北京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遥

  [2]王福祥袁吴汉樱.1994.叶文化与语言曳.北京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赵爱国袁姜雅明援应用语言文化学概念[M]援上海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文/刘萱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