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情感教育在美术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是推动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原动力,并贯穿于美术教育全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育,情感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要使其既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情感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创作。情感教育不仅是引发学生创作冲动的重要因素,而且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的全过程,是推动学生创作的基本动力,因此,情感教育比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美术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在强烈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许多画家喜欢表现被称作“四君子”的梅、兰、竹、菊,那是因为这些植物的特性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有着某种联系。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才能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到美,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便于促成学生的情感思维。比如,泥塑教学首先体现的是操作性,课上应立足于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尽量提供条件使之多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泥塑的魅力及学习的乐趣。如在泥塑制作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愉快地参与其中,团结协作,增强了学习兴趣,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艺术创作的快乐。

  作品完成后,每个同学都会有强烈的成就感。由于没有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和传统形式的障碍,学生们找到了自信,任凭自己的想象,把想象变成现实,每件作品都包含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满足与快乐。学生在感知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泥塑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觉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而获得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三、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指的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欣赏及创造的能力。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学生只有被作品打动,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之产生情感互动,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比如,欣赏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舞蹈纹陶盆》,它的突出美点是装饰纹样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若盆中盛水至纹样底线,便可看到盆内壁五人一组的舞蹈者,宛如围绕着一泓池水翩翩起舞,向人们展示原始人狩猎或劳动之余载歌载舞欢乐生活的场景。学生领悟到了《舞蹈纹陶盆》独特的美,才能领悟到那份欢快的原始情感,从而生发对生活的热爱情感。美术作为一种视觉和造型艺术,通过视觉对物体进行感官认识,激起情感体验,产生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事物。因为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艺术美的形式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生活,用美术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才能体会美术情感教育的内容。

  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课程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学生可能会有点滴的情感感悟,但绝不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应有的依托。美术课程是充满了创造性的情感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感的激发,丰富的想象是丰富的情感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联想和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欣赏《踏歌图》时,可以设计问题一:观察画中踏歌的四位老少乡农的形态,想象他们在过桥时有怎样的情境,每人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情节。问题二:农民为什么要踏歌?通过这种问题式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会被激发出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画中人物淳朴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的方法千变万化,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发掘和灵活运用。美术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会和感受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个体学习方式及对学习过程的感受,而不仅是专注学生学习的结果。重视对学生美术情感方面的评价,应坚持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并重。

  参考资料

  [1]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曳2001.7

  [2]叶美术新课程标准.

  [3]伍德明尧时伟主编.叶中小学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文/刘荣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