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摘要:新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如何培养高素质并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成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必须要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潜能;要以生为本,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要大胆质疑,燃起学生创新愿望。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探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做如下探讨:

  一、营造课堂氛围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1.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语文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主体观,确立“人本意识”、“服务意识”,并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并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如学生回答得正确,教师可激励学生“说得好”、“很不错”;学生答问观点独到,教师可激励“妙”、“见解独到”、“高见”;学生答得不完整,教师可鼓励“慢慢说”,“再想想”等,这样可激发学生情感,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建立起民主的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保持创造性探索新知识的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

  课堂教学中,语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设情境、讲故事、找答案、发异议、定方向等办法,引起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使他们认真细致的思考。可以说,巧妙的导入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会吸引学生步入佳境,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迸发学习热情,诱发创新意识。

  二、以生为本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最值得提倡的“启发——创新”式教学,实际上提倡此教学模式的鼻祖是二千多年前的孔子,他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阐述了“启发——创新”式教学的精髓。“启发——创新”教育模式的重要特征,是通过问题思考,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心求通而尚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这就是孔子所强调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重要的方法是探索法,即通过设置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帮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适时的启发诱导,使学生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1.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

  “读”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创新,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角色来读,这样,他们往往获得成功,从而满怀信心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项学习活动中去。让读成为发现、创新的方法,读成为承载感情的载体,读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

  2.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并教给学生读书、看报的技巧能力。”遵照此原则,教师应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表演欲,把课堂的舞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读、写的技巧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语文教学能否深入的关键。生字的认识,新词的理解,难句的把握,课文内容的领悟等无一可以离开思考。好的语文课,应将课堂讨论有机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句段,应让学生品个够,议个透。在议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根据,发表自己的见解,特别是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议论品评活动中自己去尝试语言,鉴别语言,理解语言和学会运用语言。对于学生思考后所发表的观点,教师应及时给予一定的表扬,鼓励,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创新成功的乐趣。

  3.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

  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多为“君子动口不动手”。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以往上课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练习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要把“练”纳入课堂,做到“君子动口有动手”。作文课要让学生动笔,在课上完成作文,阅读课也让学生动手写一写,读、说、写相结合,才能既加深理解,又有利于书面语言的表达训练。课堂上动手练的时机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优化练的设计,仿写一段话、扩写或续写故事等均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要“用”好教材,超越教本,拓宽知识面

  语文教学如果局限于教材之内势必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削弱学生创造力的根基。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的学习超越课本,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甚至向其他学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空间,引向纷繁复杂的社会,让他们创新性地主动学习。

  三、鼓励大胆质疑袁燃起学生的创新愿望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就应当学会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

  1.鼓励学生多问

  语文课上,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学应体现学生的自主发问,激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种种提问,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归纳选择,自主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决不多讲,学生感兴趣并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学生自学有困难的,要及时组织讨论解答。

  2.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受教师的影响。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由于知识积累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就会形成认识差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求异思维。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照本宣科,把教参的理解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在考试中,用既定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这些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就可能枯竭。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尤其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例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于勒还是菲利普夫妇,只要理由恰当就可以了,何必追求一致呢?一般来说,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只要基本符合事理,教师都应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让学生保存心中那熠熠生辉的创新火花,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也对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是一种肯定。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策略很多,作为中学生来说,只要我们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适时适地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能培养出一大批敢想、敢说、敢做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学生。

  文/陈茂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