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禅心禅养生

  摘要:养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人类的繁荣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禅语禅心禅养生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禅语,禅心,禅养生

  禅是“禅那”的简称,是佛教的修持方式之一,包括祖师禅和佛祖禅两种形式,在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参禅对于养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提高人类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一、平和的心态是禅养生的基础

  宋朝的无门慧开法师曾经创作禅语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偈语充分阐述了平常心在养生过程的重要作用。只有心态平和,随遇而安,才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当然,所谓的心态平和并不仅仅是指在遇到坎坷和困难时,维系良好的心态,当人们遇到意外之喜等情况时,也需要淡然处之。正如中医强调的“喜伤心、怒伤肝、哀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过度的情绪波动,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恐惧,都会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轻则住院就医,重则危及生命。[1]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影响人类情绪的因素日趋增加。虽然现代社会的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凡此种种,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心理平衡,破坏了人们心态平和,为养生问题的出现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有鉴于此,借助佛教的处事哲学,以禅语为切入点,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保持良好的禅心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精神境界,为身心的健康创造一定的条件。

  以禅养生,重在养心,即保持平常心。人们在遇到难以控制的事情时,一方面做好自我的心态调整,尽量做到宋朝范仲淹提倡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佛教的手法促进情绪的稳定。其中的禅坐就是比较理想的方式,能够在人们情绪失控时,发挥调节心态,稳定情绪的作用,对于禅养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坐禅之前需要做些相应的准备工作,以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对安静的环境及具有警示作用的偈语都是坐禅的必要条件。例如:如果在坐禅之前背诵慧能大师的偈语:“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那么在参禅的过程中,就会对人生有新的感悟,促使自己的心态快速进入空明的境界,从而实现端正生活态度,保持身体健康的禅养生的目标。

  二、以生活为依托,树立禅养生理念

  佛教认为佛理是无处不在的,即所谓的生活即是修行。也就是说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应该贯彻禅学理念,将禅养生体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禅养生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2]

  1.饮食方面的禅养生

  饮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禅养生的重要内容。只有在饮食的过程中,以禅学理念作为指导,合理控制摄入量,完善饮食的结构,才能够吃出快乐,吃出健康。在饮食方面体现禅养生包括多种形式,如素食养生、节食养生、慢食养生等,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的人有着自己的理解。其中的素食养生是公认的养生良方,为禅养生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所谓素食是在饮食结构中,植物类食材占有绝对优势,肉蛋等食材只是起到补充的功能,有部分素食者坚持完全素食化,即在饮食过程中,完全杜绝肉蛋的摄入。本文对此持保留态度,毕竟肉蛋类对于人类的健康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古人认为素食是可以养胃的,我国的传统的饮食结构也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的饮食理念。从禅养生的角度分析,素食养胃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谷物及豆类的种子,具体强盛的生命力,富含多种人类需要的营养元素。同时,植物类的食材也更加容易消化,减轻了胃在消化过程中劳动强度,为胃功能的稳定发挥创造了条件。肉蛋类食材则以由蛋白质为主的,过度的食用不仅增加了胃消化的负担,同时也容易导致肝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节食也是禅养生的重要的内容。体现了知足常乐的禅学理念。达摩大师曾经说过:“若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这是节食禅养生的理论基础,对于节食禅养生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佛教的戒律中,对于节食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不非时食”,也就是不在不适宜的时间饮食。早期的佛教有过午不食的要求,只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很多寺院已经不在执行了。通过节食,能够有效的减轻胃的负担,为胃功能的正常发挥提供支持。同时,节食也能够激发人体自身的潜力,有研究证明,人在饥饿时,身体细胞会出现异常的活动,促进细胞产生活力,也就是禅学所认为的阳气布于全身各处,促进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慢食也是禅学的重要理念。禅学认为,人在慢食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体会佛教的教义,感悟觉者对于人生的认知。[3]从养生的角度分析,慢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细嚼慢咽,能够为胃提供充足的消化时间,减轻脾胃消化的负担,促进营养的全面吸收。

  2.睡眠方面的禅养生

  失眠是困扰很多人的疾病,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对于身体健康也有严重的危害。有鉴于此,提高人类的睡眠质量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也是刻不容缓的。

  从医学角度分析,失眠是部分脑细胞过度亢奋造成的,和人们的心态及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在白天的工作过程中,情绪产生了明显的波动或者精神高度的紧张,那么都有可能造成夜间的失眠。在治疗失眠的过程中,禅养生能够发挥难以取代作用。借助禅学的理念,能够缓解压力,稳定人们的情绪,促进睡眠质量的提高。五泄灵默禅师在回答“如何得无心去?”过程中,认为“倾山覆海宴然静,地动安眠岂睬伊。”,这是治疗失眠的一剂良药。人们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挫折和不如意。在面对逆境的过程中,如果一味求全责备,追求完美,那么就会造成情绪方面焦虑和心理方面的不平衡,最终不仅不能够改变状况,还可能由此引发疾病或者精神方面的苦闷,这些都为失眠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因此,在治疗失眠的过程中,应该以禅学的心态看待人生的得失,以免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失。

  三、总结

  总之,身体健康,心情愉快是人类追求的生活目标。借助禅语禅心,保持乐观平和的情绪,对于养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人类能够健康长寿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新水.坐禅养生延寿[J].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锦.2013(5)

  [2].圣辉.茶禅养生社会和生[J].人民政协报.2013(4)

  [3].曾庆佩.坐禅与冥想[J].家庭医学.2013(2)

  文/李婷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