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肠梗阻,腹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0 11:49
摘要:目的:提高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总结我院自2011年以来,共收治112例急性肠梗阻病人的护理。结论:预防术后过度粘连的产生,需要手术轻柔,尽量减少对腹腔的污染,将腹腔彻底冲洗,术后充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下床活动,保证充分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功能恢复后合理饮食是保证康复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肠梗阻;护理体会;讨论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9-0008-01
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原因有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嵌顿疝以及肿瘤造成的肠梗阻。
1 临床资料
本组112例病人中,男81例,女31例,年龄13-79岁,平均39岁,无手术史者9例,有1次腹部手术者63例,2次手术者22例,3次手术者11例,本组病例均是采取了保守治疗,临床效果良好。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介绍手术目的。
(2)加强病情观察:按医嘱定时测量病人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病人的排便、呕吐、肠蠕动、腹膜刺激征等情况,警惕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
(3)输液:遵医嘱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合理补液,补充血容量。
(4)减轻疼痛:①病人无休克,采取半卧位。②指导病人有节律地深呼吸。③禁食、胃肠减压。④按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物。⑤腹部按摩:不完全性肠梗阻可适当沿顺时针方向按摩。⑥按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
(5)呕吐的护理:防止误吸,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6)降温处理:物理降温等措施。
(7)营养支持:胃肠外营养。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平卧6h后改半卧位。
2.2.2 病情观察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病人术后腹痛、腹胀、发热、腹腔引流管引流情况。若病人体温较高,腹腔引流管引流出粪臭性液体应考虑肠瘘情况。术后在胃肠功能恢复之前禁止饮食并胃肠减压,注意体液平衡及记录出入量;当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逐步恢复饮食,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2.2.3 禁食、胃肠减压,观察胃肠减压引流液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进食;肠切除吻合术后,进食时间应推迟。
2.2.4 持续胃肠减压护理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情况。
2.2.5 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1)吸入性肺炎病人应采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呕吐后及时清洁口腔,并记录呕吐物的颜色、量及性状。观察病人是否发生呛咳,有无咳嗽、胸痛、寒战、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除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外,还应协助病人翻身叩背及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等。
(2)腹腔感染及肠瘘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逆行性感染。根据病人的情况合理补充营养,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同时还应观察引流管口周围流出的液体的气味,如果带粪臭味、同时病人出现局部或弥漫陛腹膜炎的表现,应警惕腹腔内感染及肠瘘的可能。
(3)肠粘连术后应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同时观察病人是否有再次发生肠粘连的症状。一旦出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遵医嘱给予病人口服液体石蜡、胃肠减压或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3 讨论
当肠内容物不能通过胃肠道时,便会发生肠梗阻,梗阻可发生于小肠或结肠。可为部分性梗阻或完全性梗阻,引起肠梗阻的因素可分为机械性和非机械性两类。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肠腔闭塞而引起,大多数肠梗阻发生于小肠,术后粘连是发生小肠梗阻的最常见病因,梗阻可发生于术后数天,也可发生于术后数年,肠疝和肿瘤是次常见病因。大肠癌是引起大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其次是肠扭转和肠憩室病。非机械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肌肉或血管异常而引起。麻痹性(无力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非机械性肠梗阻类型,任何腹部手术后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麻痹性肠梗阻,其他原因还有炎症反应(如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电解质紊乱,胸椎或腰椎骨折。血供性肠梗阻很少见,由于部分肠管的血供发生障碍而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肠系膜动脉发生栓塞或粥样硬化。
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及生活习惯,预防便秘。饱食后避免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发生肠扭转。加强自我监测,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汪建平.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9.
张延岭.肠梗阻时肠缺血的早期发现[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3.
王元和,阮灿平.肠硬阻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458.
池金,李文静.术前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11B):2351.
曹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