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作用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临床护理,管理模式
  • 发布时间:2015-10-20 11:53

  【摘要】目的:探究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作用。方法:将本院72名护理人员按职称高低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测试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测试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1年后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临床操作技术水平进行统计,并且对患者满意度、患者治愈率、医生满意度和观察组分层管理前后自我感觉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分层次管理的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评分达到了(92.3±7.6)分,临床操作技术水平评分达到(93.4±5.8)分,患者满意度和治愈率分别为98.1%和92.8%,医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配合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自身对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6.3%和98.2%,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自身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水平,而且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治愈率,很好地实现了与医生工作的配合,护理人员自身在工作中的疲劳程度等也明显下降,护理质量大大提高。

  【关键词】分层次管理模式;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9-0010-01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关系这护士的工作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和患者病情的恢复健康情况,有效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对护士和住院患者都有很好的积极作用[1]。分层次管理模式是根据管理对象的发展层次设计相应的层次管理方法,从而实现管理的有效化,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与管理对象不对称造成的资源浪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8月随机选取本院护士72名女性护士,年龄为24岁至48岁,平均年龄(34.7±4.5)岁,工龄最短2年,最长的工作24年,工龄平均值为(14.1±1.8)年,其中职称层次为: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22名,初级护师30人,16名初级护士。学历层次为:本科及以上16名,大专学历42人,中专学历4人。将上述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测试组,两组护士的年龄、学历、工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护士长根据对护理人员基本情况的了解进行分配,制定明确的方案,保证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

  测试组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该组护理人员依照护士长、责任护士和基础护士划分3组,协调配合工作。护士长的职责是护理病情严重或者少见病患者,并且负责对高级责任护士的指导监督,制定详细的排版时间表和奖惩制度,推广护理新技术,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责任护士工作职责是患者护理情况和病情变化的汇报,制定患者护理计划,参与基本临床护理操作达到指导基础护理作用。基础护理护士的工作任务是:执行责任护士的安排,观察患者状况,生活上照顾患者心理上开导患者,保证患者住院环境的安全。制定科学详细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方案,组织责任小组,针对性指导。

  1.3 评价方法

  对相应模式开展一年后,统计两组的理论知识评分、临床操作评分、患者满意度、患者治愈率、医生满意度、护理员工自我感觉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对统计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x±s)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的护士理论知识评分和临床操作评分分别达到了(92.3±7.6)分和(93.4±5.8)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护士工作质量,患者的满意度也达到了98.1%,患者治愈率提高到92.8%;医生也对护士的配合满意度达到了96.3%,护理员工自身对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疲倦感下降,满意度为98.2,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3 讨论

  海南大学傅国华首次提出分层次管理,实现了对管理对象发展层次的精细识别,然后设计相应的管理方法,进而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效率减少管理资源的浪费[2]。此种管理方法已经广泛运用在企业管理和国家经济发展当中,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将分层次管理方法与现代临床医学模式结合,可以实现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工作状态进行随时调整,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3-4]。尊重广大护理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使其对自我工作的福利待遇、排班满意度、专业发展机会和工作家庭的平衡等方面的满意度提高,工作心情更加放松,工作态度更加积极,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为住院患者带来正能量,对病人的心理也是一种积极的暗示[5],有助于病人更快更好的恢复。同时灵活人性的管理让护理人员和医生的配合也更加默契有效,实现对病人病情的更好监控和治疗[6]。

  分层护理管理模式中将护理人员按级别划分可以实现任务目标责任的明晰化,各层次护理人员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现管理工作的及时处理和有效解决[7];分层次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进一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通过各层次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加强的内容,有针对行的进行学习实践[8],并且通过不同层次见的相互帮助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传帮带,节省了培训的时间和人员浪费,值得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单联琴.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395‐5396.

  [2]靳芹.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01):51‐52.

  [3]余爱维,黄丽英.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03):74‐75.

  [4]王红.加强护士分层次管理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7):1096‐1098.

  [5]李兵娇.护士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2,(34):151‐152.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订版):31‐35.

  [7]梁锋,李凌江,王湘莲.轮班制与护士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02):117.

  [8]尹军.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9(03):216‐217.

  胡巧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