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的应用研究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中医护理干预,脑梗死
  • 发布时间:2015-10-20 14:18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梗死常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风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住院治疗时间显著较短、护理费用显著较少、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患者满意度显著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状况,提升患者临床康复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护理干预;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9-0041-01

  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具有致死率高的临床特征,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大的威胁。脑梗死在临床上又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1】。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对于脑梗死患者应给予有效的康复护理。近年来,中医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的应用优势逐渐凸显,笔者就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中实施了中医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期来我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照,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及CT和MIR诊断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和对照组,每组各包含50例患者。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52—74岁之间,平均年龄(58.5±8.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6+1.5)年。患者的梗死面积为4-15cm2;50例患者中,有42例伴随有高血压疾病。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51—76岁之间,平均年龄(57.6±8.7)岁;病程3—10年;平均病程(4.3+1.6)年。患者的梗死面积为4-16cm2;50例患者中,有40例伴随有高血压疾病。两组无论是年龄构成还是性别的比例、病程长短及梗死面积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比较分析。

  1.2 临床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脑梗死常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中医护理:①情志护理: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及运动失调等,会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通过综合运用劝说疏导、移情相制、顺情从欲、气功调神等中医心理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2】。②康复治疗护理:急性期患者以按摩为主,针刺为辅进行康复治疗。恢复期患者以针刺、电针、艾灸为主、按摩为辅进行康复治疗。按摩部位主要集中在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失的部位,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常用针刺穴位包括四神冲、运感区、风池、太阳、外关、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3】。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临床研究记录得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风证候积分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风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数据见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护理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其住院治疗时间显著较短、护理费用显著较少、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患者满意度显著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研究数据见表2所示。

  3 讨论

  中医将脑梗死归属为“中风”范畴,中医认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血瘀内阻、血行不畅、气机不通【4】。中风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之后,给予科学的康复治疗和护理,能够促使患者神经系统发挥结构和功能代偿重组,从而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重建【5】。本次研究表明,对于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风证候积分量表评分,且可显著提高患者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护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江,王大力,彭延波,等.脑卒中常用量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死亡预测的价值[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11,13(12):1108‐1110.

  [2]杨亚平,张振香.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评定工具的研究进[J].护理研究,2011,25(11):2925‐2927.

  [3]张红智,张秋娟,鲍春龄,等.运用中风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1):2126‐2127.

  [4]王翠萍.首发脑卒中32例中医护理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33‐35.

  [5]陈婧怡,刘志顺,王漪.电针治疗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32例[J].环球中医药,2008,1(4):38‐41.

  赵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