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分析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颅脑损伤,开颅术
  • 发布时间:2015-10-20 13:51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法、疗效以及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两种开颅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恢复良好的3例,中残6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3例,预后较好率为23.68%;实验组恢复良好的5例,中残12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0例,预后较好率为44.7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其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常规骨瓣开颅术;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结果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9-0024-01

  因暴力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路脑组织的损伤定义为颅脑损伤【1】,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判定,当伤者昏迷时间超过6小时或醒来后再度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以及偏盲等等,严重时甚至能发生脑疝危及患者生命【2】。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以紧急抢救、纠正休克、清创、抗感染和手术为主要治疗策略。

  我院为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方法、疗效以及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符合重型颅脑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7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头晕呕吐、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等病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22~57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8分26例,3~5分12例;实验组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24~68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6~8分24例,3~5分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GCS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根据患者颅内血肿、脑挫裂伤的的部位选择在额颞瓣、颞顶瓣或额瓣部予以开颅,一般骨窗直接约为6cm*8cm【3】。实验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取颧弓上、耳屏前1cm处为切口起始点,沿着耳廓上方向向后跨过顶结延伸到中线部位,向前沿正中线到患者前额发际处【4】。随后利用游离骨瓣的方法,在顶部骨瓣成形处旁划一条2~3cm的正中线,骨窗大小约为12cm*15cm。进而清楚硬膜下血肿、挫裂坏死的脑组织以及脑内肿块等。处理的同时进行止血,止血后对骨缘四周的硬脑膜悬吊在相应的骨膜处,去除骨瓣,予以切口缝合【4】。

  1.3 诊断标准

  术后给予两组患者补液、抗感染、脱水降颅压以及营养支持等治疗,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意识恢复时间等。术后随访12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5分为恢复良好,有轻度缺陷;4为轻度残疾,但可独立生活、工作;3分重度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2分为植物生存;1分为死亡。4~5分为预后较好。

  1.4 统计学原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恢复良好的3例,中残6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3例,预后较好率为23.68%;实验组恢复良好的5例,中残12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0例,预后较好率为44.7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分析

  对照组患者术后脑积水5例,外伤性癫痫3例,颅内感染3例,硬膜下积液2例,迟发性血肿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79%;实验组患者术后脑积水3例,外伤性癫痫3例,颅内感染4例,硬膜下积液2例,迟发性血肿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89%,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都是不可估计的,因此即使充分的手术减压就成为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3】。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血液供应,缓解脑水肿状况,且能清楚最大量的颅内血肿,第一时间发现出血部位,便于即使止血,减少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对于该类型患者在脑疝未形成前和脑疝形成初期治疗效果较好,越拖延对患者的伤害就越大【5】。

  在手术过程中还应注意减压速度不能过快,以防出现压力“填塞效应”解除时脑血管立即扩张,形成迟发性血肿等情况;弱发现患者有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先撕破蛛网膜反复冲洗,从而减轻脑血管痉挛;对待脑疝复位动作要轻柔。要想知道复位成功与否可观察脑脊液是否自小脑幕游离缘向术野涌出【5】。

  本次研究表明标准外伤大骨瓣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骨瓣,但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手术时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对于该方面仍需专家学者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小军,黄军.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972-2975.

  [2]王凯杰,程爱国.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颅内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761-763.

  [3]金杰,吴星,吕华容.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1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50-52.

  [4]张建永,刘保华,陆海.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腔容积代偿能力的研究[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4):76-78.

  [5]谭永康,许晓波,施小龙.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兵法脑疝的应用[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1(24):114-116.

  何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