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中医健康教育与辩证施护的研究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辩证施护,胃癌
  • 发布时间:2015-10-20 15:29

  【摘要】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它是一多病因疾病,主要是因为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胃蛋酶消化了自身的胃壁和十二指肠壁,从而损伤粘膜组织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约1O%的人一生中患过此病,约1%的胃溃疡可以转化为胃癌。本病被WHO列为癌前状态疾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近年来,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大量的抗溃疡药物应用于临床,使得大部分的患者可获得近期治愈,但是愈合后的复发率甚高,据文献报道消化性溃疡愈合后1年内复发率高达8O%,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对有效地治疗和减少消化性溃疡复发十分重要。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9-0077-01

  1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健康教育实施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中的胃痛、内疡等病的范畴。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六淫伤中、劳倦内伤,禀赋不足是其主要原因,脾胃虚弱、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机一。古人历来认为凡病“三分治七分养”,养即是调理、侍疾、护理。在中医古籍中记载有饮食、起居、情志、劳逸、夜寐、药物等方面的调护理论与方法。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方面主要通过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引用辨证分型方法,以畅情志、节饮食、慎起居、防六淫、顺四时、适劳逸等为护理原则,实施辩证施护,以期达到防治疾病及复发的目的。

  1.1 畅情志

  《素问》指出“怒伤肝”、“思伤脾”。情志因素,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压力大,情志不遂常有发生。因此护理上注重调畅情志,怡情养生。如患者出现情志抑郁忧沉时,可以指导患者平时听听洪亮的音乐、相声、歌舞等。达到百虑全消,神情舒畅,怡然自乐的目的,对防治疾病均有积极的作用。

  1.2 节饮食

  《素问·痹论》日“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到:“骨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灵枢·五味论》日:“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这说明饥饱失常皆可伤脾胃,五味偏嗜也可以导致脾胃发生病变。因此,应做到饮食有节,不宜偏嗜。同时祖国医学历来就有“药食同源”的说法,食疗得当同样可以取得药疗的作用。王氏等人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药食同源的含义,证明了祖国医学关于“药食同源”的说法具有科学性,同时他们也认为从长远的保健考虑,食疗较药疗有更多的优越性。

  1.3 顺四时

  消化性溃疡不仅与情志失调和饮食不节有关,而且与自然气候的变化也是密切相关。《脾胃论》日:肠胃为市,无物不受,无物不入,若风、寒、暑、温、燥一气偏盛,亦能伤脾胃。消化性溃疡好发于秋末冬初或早春时节,由于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无常,许多患者常在此时复发]。因此,应顺四时、慎起居,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复发。

  1.4 适劳逸

  《素问·举痛论》日:“劳则气耗”,中医还认为“久卧伤气”,这些都说明劳逸过度均可损伤脾胃元气,使脾胃虚弱,因此,要劳逸结合.保证休息和睡眠,避免劳累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1.5 病后防复

  消化性溃疡经积极治疗后,虽然溃疡愈合快,但愈合质量差,复发率较高,因为疾病初愈,虽然症状消失,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待调理方能渐趋康复。所以出院后,应适当用药巩固治疗,同时配合饮食调养,注意劳逸得当,生活起居规律,从而避免疾病的复发。

  2 中医体质理论

  2.1 中医体质学说及研究现状

  中医体质理论目前被认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实祖国医学早在《黄帝内经》时代体质理论就已确立,并已经有细致的观察和较为丰富的记载。现代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70年代,1978年王琦等“略论祖国医学体质学说及其实践意义”发表后,随着第一部《中医体质学说》专着的出版,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得以确定。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此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势,从而指导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说。苏树蓉通过1061例小儿体质调查分析研究后提出发挥中医特色,创立“因质制宜”儿童保健理论,对提高小儿的健康水平,保证人口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改善患者体质,不仅可以治疗和改善疾病,还可以影响疾病的预后及转归。任小娟等将《中医体质分类判断标准》应用于社区和体检中心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研究,对受试人群进行个体化的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后,可预测不同个体的发病倾向,提供饮食调养、生活起居、体育锻炼、情志调摄、药物调摄等全方位的体质调护指导,取得良好效果。

  2.2 以中医体质学说为指导实施护理干预的展望

  以中医体质学说理论为指导,辨别其中医体质类型,制定出科学的、安全的、有效的治疗、保健、康复等一系列的个体化调养方案。包括起居、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动静养生等,并结合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它既符合当代科学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祖国医学“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观”、“辩证观”和心身康复的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相统一,将能大大的提高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及病后康复的效果。但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中医体质分型实施健康教育尚无相关的文献报道。笔者认为,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疾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并针对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将是一项全新的尝试,是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全方位的个体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降低国家医疗费用,全面提高个人和社会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促进中医护理发展,发挥中医护理优势等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3 结语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根据疾病不同特点和证侯属性提出护理原则与要求,对疾病的恢复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在开展辩证施护时,必须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才能在临床辩证施护中正确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2]王琦,朱燕波.中国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35(1):4-8

  李阳 吴天奇 沙美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