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分析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中医,消化内科,临床应用
  • 发布时间:2015-10-20 13:53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分析中医医治疗内科疾病的途径与进展。方法:通过对消化内科疾病急症利用中医针灸、方药的探究,对中医药临床救治消化内科疾病的应用方式、方法以及今后的发展分析予以展望。结果: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中的作用不可限量。结论:对当下,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中的现状、治疗规律和留存的问题详细分析,预测未来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上的发展趋势,为将来中医在治疗消化内科疾病上提供一点理论参考与治疗思路。

  关键词:中医治疗 消化内科 作用 分析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9-0026-01

  中医是健康的福音,救人的天使。她博大精深,出神入化,扶大厦于倾倒,解生命于倒悬;中药能疏通人体的经络除却淤阻,针灸能使人体气血通畅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中药调和阴阳使人体损害的机体向正常功用状态转化。中医针灸、拔罐、刮痧等可扶正祛邪、平衡阴阳。使人体阴平阳秘邪不可干。鉴于中医对国人的意义重大,解放后我国中医界对急诊方面的研究从未停下研究的脚步,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急症对病人的威胁最为严重,对它的研究尤其显得重要和急迫。故,我国中医界对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上的应用最为突出。分别从疾病的名称、疾病的诊断、救治的效果几个方面进行了标准性的探讨。依照方法学上角度来讲,主要对内科急病从救治的方式、方法、用药情况给予探究体现。细致探究“侯”、“证”的中医病机理论以及救治规律,对于提高中医的疗效意义重大。

  1.中医治疗消化内科问题所在

  对于消化系统内科疾病急症中医方药的研究,过去,一般为了证明某一个成方的治疗效果往往通常治法比较单一。然,随着中医,中医理论的发展,治疗疾病的效果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现在中医方法治疗消化内科范围与手段逐步扩大,许多中医院对消化内科疾病都采用多种方式联合医治。对中医辨证治疗多管齐下的方式予以全新探索。依照中医的基本治疗理念对治疗消化内科急症的方药以及针灸辅助治疗等手段,进行了按其病种、病机、病情予以临床研究。中医在治疗消化内科急症上临床疗效大有提高。但,中医对消化内科急症的紧急处理上,依然有保守的嫌疑,在治疗手法与治疗途径上还是显得过窄,仍然没有很好的弘扬中医治疗特色。临床医疗实践经验还有待于加强,治疗手段与给药、及辅助治疗的途径上还有待于更新,对部分内科疾病的特效药方以及特有效果的辅助治疗手段,还有待于全方位探讨。对在治疗消耗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以及得以验证的急救方药与辅助急救措施,还有待于总结、提炼、升华。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疗效的评价机制等还有待于完善,中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思路也有待拓宽。例如在临床治疗内科的多种疾病时,可以充分利用现成的现代医学诊疗技术与科技手段,利用内窥镜等直接将疗效可靠的中药制剂注入患人的病变位置。这样即彰显了中医在治疗内科疾病上的特殊效果,也减少治疗的时间跨度,减轻了病人吃药的痛苦。

  2.中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临床的具体应用

  当前,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效果斐然。下面,简要举例探讨消化内科临床上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方法与手段,譬如,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手段以及半夏泻心汤治疗疾病情况,和对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探索。

  2.1 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英语称为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是一种与胃肠功能改变有关的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的病症。症状表现为腹部痛痛、不适:或者肠管不适感严重时可出现绞痛,长达数小时之久,一般在排气得以缓解。该病还表现为腹泻或大便不成型:常于或多次排便。多时达十次以上、大便量少,有时也有腹泻或大便不成型与正常便及便秘交替进行。该病持续或间歇发作,常伴有嗳气、直肠坠胀的病证出现,有的患者也常有失眠、焦虑、心悸、手心潮热,或者胸痛的现象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极大降低了其生活的质量。当下,治疗方式多采用中医药治疗为主。祖国医学认为该病因情志失调导致肝气不畅有郁滞,从而使肝脾不和、气机不遂,肠腑传导职责失守;或因脏腑中寒日久,脾虚受辱伤及肾阳,造成阳虚,中焦失温,运化失衡,而致泄泻。极有可能与饮食不洁、劳累过多、寒温失常有关。其辨证治疗的手段是:对于肝郁脾虚型的:采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寒热夹杂型: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肠道津亏型:治疗用一贯煎加减即可。对脾胃虚弱型:则应采用健脾益气药方:参苓白术散加减予以治疗。

  2.2 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道疾病

  半夏泻心汤源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半夏、黄连、黄芩、甘草、干姜、人参、大枣组成。这首方,可调阴阳,复升降,调虚实,为治疗消化道疾病“心下痞”的经典名方。临床上广泛用于内科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的实践治疗。譬如慢性结肠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半夏泻心汤是一剂作用于中焦,疏通上下枢机之剂。药简,但效宏力专。譬如: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属脾虚湿困,肝气犯胃的,症见胃脘胀闷,口苦、神疲乏力,纳差、嗳气,舌质淡红、苔白腻、微黄、脉弦者。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法半夏10g,干姜6g,黄芩10g,人参5g、黄连6g,生甘草6g,陈皮10g,木香6g,茯苓10g,白术10g,苍术6g加水煎服。

  2.3 对脂肪肝的治疗

  脂肪肝属于“胁痛”、“积聚”的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膏梁厚味,或者吸烟嗜酒、损伤脾胃,或感受毒邪、情志失调、肝失条导致气血失和产生疾病,中医治疗;

  1)采用疏肝理气法,用小柴汤加减如加入郁金、青皮、姜黄、决明子等。

  2)采用补气健脾法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入荷叶、苍术、黄芪等。

  3)用养血活血法方用归脾汤加减

  4)用利湿退黄法药方位茵陈蒿汤,加减治疗

  5)针灸治疗穴取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中脘、太冲。

  3.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近几年,中医治疗消化内科临床应用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医随着人们对环保理念的深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还要不骄不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取得的成效,需进一步巩固提高,并加强对临床疗效的探讨。尤其是利用中医针灸的刺激作用,来可激发人体本身对疾病的抗性。针灸可疏通身体母亲河,畅通气血运行,帮助患者身体功能自觉觉醒,能疏通经络、除却淤阻、能调和阴阳,使损害的机体向正常功用状态转化。由此可见,中医针灸对治疗内科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因此,对治疗消耗内科疾病要大胆的探讨使用针灸,这一绿色环保的治疗手段。只要广大中医努力学习、勤奋探索,相信“杏林春汛人家满”,祖国医学的春天很快就要到来。

  参考文献:

  [1]陈熙.循证医学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年04期

  [2]胡健艳,袁媛.眼科学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态度调查[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11期

  [3]王静.“气虚发热”病机初探[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郁小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