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检查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方面的应用效果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肝脏血管瘤,B超
  • 发布时间:2015-10-20 15:37

  【摘要】目的:观察B超检查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通过B超于CT检查并被确诊的34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通过不同方式诊断出来的结果。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诊断检查过后,通过B超检查诊断出32例,仅有2例为物理诊断;通过CT检查出26例,都为定性诊断。两组的检出和定性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患有肝脏血管瘤的患者使用B超检查不仅检查率高,且具有无创伤、便携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基层医院。对极少数没有办法定性诊断的患者,可以使用联合CT影响进行检查,以便提升定性诊断率。

  【关键词】肝脏血管瘤;CT;B超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9-0080-01

  肝脏部位产生的血管性肿瘤可以统称为肝脏血管瘤,其海绵形状的血管瘤最为常见,是一种良性的肝脏肿瘤,年龄阶段分布较广,但成年人患有此病的居多,大多以女性为主。在进行手术治疗以前,大部分患者都通过确诊,且没有症状,小部分患者因为肿瘤的体积较大从而引起肝部位有不适的情况发生[1]。肿瘤的直径通常在4cm以下,但最小也有可能为mm,最大可达到30cm,表明呈紫色,外面有包膜,侧面像海绵形状,偶然会在血管瘤里面看到由血栓产生的瘢痕,偶尔会出现钙化[2]。本文对我院34例患有肝脏血管瘤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34例肝脏血管瘤患者均为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期间诊治,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1~70岁,平均(44.36±5.34)岁。纳入标准:(1)所有病例资料未缺失的患者;(2)都通过了B超与CT检查的患者;(3)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34例患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以及肝脏部位轻微胀痛的情况发生,均以为患有胆结石后,自行服用了消炎利胆片类药物进行治疗,但症状没有得到好转。

  1.2 方法

  采集本次34例患者的CT和B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用于治疗肝脏血管瘤有着怎样的诊断价值。B超检查的方法为:均使用esaoteMylab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检查,探头的频率为3.4MHZ[2]。进行检查的前一天晚上需通知患者于第二日的早晨或者上午进行检查,叮嘱患者需要禁食10个小时左右。检查的时候,患者需平躺,双手朝上举起使肋骨之间的距离变宽,只有在肝区充分暴露的时候才能有利于进行扫描。CT检查方法为:均使用西门子,C单层的CT仪器进行扫描[3],需要扫描的范围从膈的顶部到肝脏的下届,予以常规的平扫,CT扫描的参数设置是以管电压的70kV左右,厚度约为5mm左右,矩阵图为511×511,螺距为1.2左右,扫描的时间为1秒。

  1.3 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经过两种不同的检查过后,B超检查诊断出32例,仅有2例为物理诊断;通过CT检查出26例,都为定性诊断。相比两组的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7例为B超显示有回声,圆形,边界清楚,内部的回声匀称,有小部分的内部回声呈现出筛网形状的回声,多普勒图显示内部的血流充分,流动速度迟缓,以血窦为主[4]。附近可以看到分布了不少的血管枝,大多数和病灶内部相连。低回声呈现出椭圆形的有11例,边界清楚,内部的回声不匀称。

  3 讨论

  肝脏血管瘤在临床当中比较常见,其发病的机率最高为20%,是一种良性的肿瘤,占据良性肝脏肿瘤的60%左右,以海绵形状的血管瘤最为多见,为单发或者多发,大多数为单发,并且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此病症基本没有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都没有感觉到体征有所变化。有研究表明,妊娠或体力透支比较严重的劳动时,可能会造成血管瘤破碎,使腹部出现剧烈的疼痛感、休克等,严重时还极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

  CT是一种探究病情的仪器。它可以对人体的各个部位实施检查并存在的病情,且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及分辨率,但由于价格、辐射造成的损伤等因素在治疗方中没有B超实用。B超则是一门比较新兴的学科,是当下临床治疗当中至关重要的诊断方式[6]。它可以清楚的显示各个脏器和附近器官的各类断面像,因为图像的显示形式具有实体感,与解刨时所看到的真实结构相近,所以是一项确诊率极高的仪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的诊断方式治疗过后,B型超声的检查率为100%,定性率为94.12%,只有5.88%的患者是通过物理诊断,符合于本次检查的需求。CT检测率虽然只有76.47%,但它可以对B超诊断时所出现的缺点进行弥补,对于一些重度脂肪肝脏以及恶性的肝脏肿瘤都可以及时被检测出来。尤其可以加强连续的扫描,可以使附近的强化结节呈现出彼此混合的影像。

  综上所述,对于患有肝脏血管瘤的患者使用B超进行检查的检测率较高,且具有便携、没有创伤以及操作方法简单的特点,比较适合在基层医院当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对于一些没有办法定性诊断的患者,可以使用B超联合CT进行检查,以便提升定性诊断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朱福海,沈小斌.B超和CT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比较[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3):278-279.

  [2]张永红,张桦,张兴华等.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3):194-195.

  [3]孙淑霞,卢光明,沈复兴等.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5):375-378.

  [4]刘志刚,钱叶本,耿小平等.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附47例报告)[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30(20):15-18.

  [5]吕明德,谢晓燕,徐作峰等.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有用性评估[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12):924-926.

  [6]唐孝华,何国德,周文香等.CT导向经皮肝刺活检在极富血供肝肿瘤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9):856-857.

  高书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