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冠心病,血液检验
  • 发布时间:2015-10-20 13:37

  【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测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患者住院后空腹静脉标本,记录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以及心肌同工酶(CK-MB)等数值,并与同期正常的50例受检者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冠心病患者的RDW数值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压积等数值与正常者数值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数值可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的一项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液检测指标;冠心病;检验价值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9-0018-01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患者因器质性病变或冠状动脉功能病变而引起的一种心肌损伤,其易造成患者心肌需求不平衡和动脉血供不平衡的现象【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升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呈递增趋势【2-3】,严重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将着重点放在了冠心病的血液检测指标上,探寻其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我院为探究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测指标进行检验的价值,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以及50例健康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健康患者,实验组为冠心病患者。实验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0~73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45~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电化学发光免疫全自动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4】,在患者清晨空腹时取静脉血,约2mL,医护人员在2小时内记录分析完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以及心肌同工酶(CK‐MB)等数值;实验组患者根据其病情可多次取血,每次2mL,医护人员在1小时内记录分析完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以及心肌同工酶(CK‐MB)等数值【4-6】。

  1.3 统计学原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血液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RDW(14.78±1.56)%,血小板计数(PLT)145.36±11.87,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6.34±1.37,血小板平均体积(MPV)116.13±0.81,降钙元素(PCT)53.98±0.002;实验组RDW(16.58±7.13)%,血小板计数(PLT)144.31±12.14,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6.87±0.8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13.45±0.86,降钙元素(PCT)54.11±0.003。冠心病患者的RDW数值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压积等数值与正常者数值差异不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因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冠心病已出现一种蓄势待发的苗头,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冠心病主要是由于患者体内器质性病变或冠状动脉病变而引发的心肌受损,主要分为五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以及猝死。当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达30%以上【6】。

  近几年,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资料表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血管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内RDW比例的多少很有可能对冠心病有预测作用。这是因为当患者体内产生了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心肌缺氧,炎症因子上升,红细胞数量增多,最终演变为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一旦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大,则患者极有可能患有心肌损伤【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RDW值明显高于正常者,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血小板压积等数值与正常者数值差异不大,符合研究资料数据。

  除此之外,在研究冠心病中,心肌肌钙蛋白检测也对检验心肌损害提供了依据。可成为继红细胞分布宽度后又一项检测是否患有冠心病的重点。总而言之,在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检测指标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肌肌钙蛋白指标可作为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的主要依据,进一步表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对临床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值得广大医疗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余洁玲,谢岭平,李柳燕,李金洳,王晓君,温银燕.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613-1614.

  [2]杨丽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探讨[J].临床经验,2014(2):161.

  [3]孟荣.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分析[J].大家健康,2013(11):78-79.

  [4]李冰.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42-43.

  [5]王玲玲.血液检验指标对冠心病患者检测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60-61.

  [6]贾伟.分析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结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6):54-55.

  [7]肖刚.不同血液检测指标在冠心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5(21):51-52.

  唐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