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健康状况的影响

  • 来源:保健文汇
  • 关键字:护理干预,慢性牙周炎
  • 发布时间:2015-10-20 14:4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牙周炎种植修复后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抽选我院种植中心90例慢性牙周炎病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实验组提供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mPLI、PD、mSBI以及MBL四项指标。结果:治疗第3个月、半年和1年时,实验组三项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1-12个月内,两组患者骨吸收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组织,促进种植体的成功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牙周炎;种植体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61-6035(2015)9-0052-01

  据统计,我国牙周炎成人患者的发病率为70%-85%。而牙周炎患者中,慢性牙周炎占比高达95%。35岁以后,慢性牙周炎的患病率显著上升,50-60岁位居高峰,成为种植修复牙损的主年龄段[1]。我院通过对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现将结果比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均源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种植中心,均需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男患者47例,植入种植体50颗;女患者43例,植入种植体数48颗。患者年龄均为34-65岁,中位50岁。随机将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45例、实验组45例,种植体数量、年龄方面,两组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慢性牙周炎已确诊;牙周袋在4mm内,附着缺失1-2mm;X线片:牙槽骨吸收<根长1/3;患者未见牙龈红肿或者出血状;种植术区拥有足够的骨量,未使用骨增量技术;不吸烟,关注牙齿保健,患者依从性良佳。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种植2期负载(植入4-6个月)10日进行拆线,接受超声洁、治龈下刮治,将牙龈上下菌斑清除、磨光;提醒患者定期复诊等。复诊过程中,采用双氧水或者生理盐水对患者的天然牙周、种植体进行冲洗,观察口腔的咬合情况;引导患者使用BASS刷牙方法,具体为:选小头软毛牙刷,和牙面成45°角,毛端沿牙根向,让毛束末端压入牙龈沟,牙刷向前移动1mm距离,并于原位颤动4-5次,以去除牙面龈缘周边的菌斑揉碎,逐步移动牙刷到周边牙齿,重复上述动作。

  1.3.2 实验组

  护理干预:用BASS法刷牙后,辅助使用恰当的间隙刷,将牙齿周边菌斑清除干净。间隙刷用法:挑选恰当的刷头,一手将嘴唇拉开,另一手用间隙刷从颊侧、舌侧依次进入,沿牙缝方向伸拉3-5次,力量均衡,以免间隙刷头留入牙龈内。护士可提醒患者多次练习,确保患者能够熟练操作间隙刷法。

  1.4 观察指标

  于种植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比较两组种植体周围改良菌斑指数(mPLI)、探诊深度(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以及边缘牙槽骨吸收(MBL)。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本实验数据,两组间临床指数用x±s代表,并通过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和检验,P<0.05,表明差异性显著。

  2 结果

  2.1 mPLI、mSBI及PD三项指标

  根据本实验结果,第3个月、半年和1年时,实验组三项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不同时期的MBL值分析

  第1-6个月,两组患者骨吸收量下降;到第1-12个月,两组骨吸收量相对稳定,且差异性显著(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慢性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均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两者均需坚持控制牙菌斑。牙面逐步形成牙菌斑,仅借助牙周洁治还远不够。我们需让患者意识到牙菌斑对种植体造成的影响,让他们从思想上关注口腔卫生,并持续配合医师复查和清除牙菌斑。刷牙,是去除菌斑最常用的方法。不过,即使教会患者如何使用BASS刷牙法,也只能清除70%的牙菌斑。余下的30%菌斑则留存于牙齿邻面,引起牙龈红肿或牙龈退缩,从而形成大量牙菌斑。牙周炎症多出现于牙齿邻面,这就需要我们选择恰当的刷牙工具。护士的专业性指导、口腔宣教,有助于慢性牙周炎患者尽快恢复[2]。

  本实验中,通过抽选我院种植中心90例慢性牙周炎病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BASS法);实验组采用BASS法+间隙刷,结果表明:治疗第1个月,两组mPLI、mSBI及PD指标差异性较小(p>0.05);推测是因为牙齿洁治时间相对较短,菌斑得到了稳定控制;而第3个月、半年和1年时,实验组三项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1-12个月内,两组患者骨吸收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时间越长,牙刷对菌斑的去除效果越不明显,而采用牙线+间隙刷则能缓解牙周袋、牙龈出血等不良情况。主要由于:经炎症刺激,种植体周边细菌通过修复体、种植体微间隙等,可侵入种植体内诱发种植体周围炎,从而有效控制牙周修复后的菌斑。上述结果与段妍[3]所报道的结果相符。总之,临床通过对慢性牙周炎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牙线与间隙刷法),能够改善种植体周围组织,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不过,牙线、间隙刷有其各自特征,建议结合患者实际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蒋晓燕.超声洁治结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12)

  [2]郭留云,岳二丽,陆珂.慢性牙周炎与种植体周围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0(04)

  [3]段妍,李德华,马威.35例种植体周围炎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03)

  章作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