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大学生心身疾病的分析

  【摘要】大学生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预备人群,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成败。本文研究了我国大学生心身疾病的现状,发现大学生的心身疾病扩大化和多样性明显。为此,我们从多方面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心理疾病、身体健康隐患尴尬现状的办法,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生心身健康做好相关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身疾病;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的群体日渐增多,而与大学生心身健康有关的问题也由此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和相关的医学调查来看,全国范围内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体质健康同比往年也呈现下滑趋势。而且,在全国各地大面积的调查都呈现类似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考虑集合全社会的力量为大学生群体的心身健康做好保障措施。

  1 大学生心身疾病的主要特点

  1.1心理疾病隐匿性强

  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普遍具有隐匿性强的特点,一般不会明显的发现问题;只有当大学生精神受到严重的刺激或者因为气愤而导致情绪失常的时候,更容易发病;也有长期的抑郁或伤感导致情绪低沉而慢慢走向极端的情况出现。根据相关调查和一些大学心理教师、思政教师提供的情况来看,由于大学生普遍比较张扬个性,个人的情绪或心理特点即使出现异于常人,有时候也被当作一种正常表现,这造成疾病发现非常困难。一般只有出现严重的反常举动才可能引起重视,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疾病隐匿性强的原因之一。

  1.2体质健康疾病无明显症状

  大学生疾病隐患发生率较高,一般症状不明显,患者个人不易察觉,常规体验也难以发现存在明显症状。一般出现病情恶化或者突发意外情况才能发觉。像突发脑溢血、心脏病等以猝死症状为主要特征的情况较为多见;一般在大学生参加运动会、参加军训等户外体育运动或有爬山、冲浪、跑酷、潜水等对体力、耐力损耗较严重的运动项目时容易发病。

  1.3多为长期积累造成的短期快速发病

  大学生的心身疾病普遍以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的心理抑郁或负面情绪叠加等情况存在。而一旦遇到意外事件,患者的心身疾病就会遭到触发,从而引起强烈的心理变态反应或身体健康遭受重大疾病威胁,引发生命危险。由于这类心身疾病平时很难发现,没有即使做好调理,一旦在特定的触发条件之下发病就很难快速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大学生群体因心理疾病造成恶劣后果或因健康受损而引起死伤的情况时有发生,成为大学生群体特有的情况。

  2 如何避免大学生心身疾病发作或恶化

  2.1心理辅导很重要

  长期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不受到重视,不过从现状来看,这些成年人在心理上远没有达到成熟的标准,高校依然需要结合思政课程、心理教育课程等丰富多彩的心理辅导活动来宣传正面的心理状态,针对性的解决一些大学生群体容易存在的心理问题,比如就业恐惧症、心理抑郁、感情受挫、学业受挫、无法适应大学生活、道德观念缺失、价值观和世界观存在偏差、拜金主义等。

  鉴于很多大学生个人在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很难得到有效管控,建议学校共青团、党组织联合学生会、班干部、相关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做好学生心理特点的普查。为确保清查活动不会对相关学生造成心理和情绪上的干扰,可以直接指定班级中的专人比如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进行信息反馈。对于确实存在明显性格差异和心态、心理差异的学生以单独开列名单阐述症状并单方面递交给上级负责人的方式来进行针对性的监控。

  2.2要建立全面的健康保障体系

  大学生的体制普遍较弱和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不高,课外锻炼太少,沉迷网络,长期熬夜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等有关。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大学生自己要注意调整作息时间,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舒缓或危险性小的体育运动为主,比如长跑、慢跑、跳绳、武术、篮球、足球、乒乓球、街舞等。适当的培养一些体育爱好,缓慢增强体质,也可以有效的排除各种疾病隐患对身体的危害。

  学校方面也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规划,比如改变夜间宿舍楼熄灯时间,严格门卫和楼管部门对出入时间的管控,强化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落实和效果监督,组织校医院定期进行针对性的体检,组织楼长配合做好夜间熄灯后的楼道清查工作,通过这一类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长期熬夜和缺乏体育锻炼的情况出现,对于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健康意识都有积极作用。

  3 总结

  大学生心身疾病的发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与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常规的身体锻炼,作息时间长期紊乱不健康不规律等因素有关。学校和相关的学生组织、学生个人都要认识到进行心身疾病预防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相应的预防保障措施,避免身心受到更大危害。

  参考文献

  [1]吴晓玮,葛明贵.近十年中国大学生心理干预研究述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1) .

  [2]刘天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3]龚耀先,李庆珠.我国临床心理学工作现状调查与展望[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01).

  霍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