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解剖学,PBL,教学改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1-04 13:41
【摘要】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还可以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也发现一些不足,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以期在教学改革中更好地实施PBL教学法。
【关键词】解剖学;PBL教学;教学改革
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是医学科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理论基础[1]。解剖学具有系统性强、知识庞杂,医学名词、基本概念多等特点,学生学习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记忆和理解[2]。此外,解剖学是医学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医学课程,这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如何在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因素,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学习、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医学教学改革课题[3]。
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Dr. Howard Barrows首先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PBL教学模式,1983年Dr. HenkSchmidt通过详细论证,倡议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近年来PBL教学法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据WHO报告,全球目前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教学模式[4]。我国许多医学院校也在医学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结合各院校对PBL教学的尝试和探索研究,证明PBL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可以提高教师素质等,但我们在PBL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1 PBL教学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传统教学经历了几千年,已经形成惯性运作,学校有关解剖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都很成熟。而PBL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法,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进度都必须要重新制定,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还要作大量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协调工作,从而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量;对于解剖学教师而言,新的教学法,需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案及教学讲稿,设置教学过程,制定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也相应增加了教师工作量。此外,PBL教学是实行小组讨论制,8-10人一组进行讨论,每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这需要增加教师的数量和教学场所的数量才能保障PBL教学法的实施。而传统教学只需要一位教师授课,PBL教学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室和实验室,开放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以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此外,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使用的教材、大纲需要重新编制,教师工作量增加,相应的财力拖入也增加[5]。
1.1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PBL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的被动式学习方法。PBL教学法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每一个阶段都要学生主动参与,因此,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任务[5]。
另一方面,解剖学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课,学生在刚接触解剖学课程时,学习的都是全新的解剖学专业名词和术语,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相对贫乏,学生很难就提出的问题形成系统的思维,增加了教学难度。此外,有些学生自律性差,原有基础知识差或者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不能自觉学习,依赖同组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学的效果[6]。
1.2教师在PBL教学过程中难于把握教学进度,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小组分工和讨论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比传统授课需要更多的时间,有时少则需2~3个h,多则需3~4个h,讨论的内容也比较广泛。而解剖学知识点多,专业名词、术语繁杂,小组讨论时间过长会影响整个解剖学教学进度。另外,医学生第一学年课程多,课程压力大,解剖课学时也被迫压缩得越来越少,使小组讨论时间受到严重的限制。此外,教师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由于教师在心理和技能上准备不足,引导、启发不够,或者因为学生缺乏沟通技巧,小组讨论课都容易出现“冷场”,这些因素都会使教学进度难以把握,导致PBL教学进度延迟或教学过程无法继续,最终,教学目标也无法完成[5]。
1.3PBL教学法在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未建立系统的、全面、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和标准
PBL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学问题的设置,教学问题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问题的设置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程度,都没有具体的标准和依据。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经历的局限,对解剖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以及相关临床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容易使编写的问题难以做到紧扣课程内容、体现系统解剖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因才设问”,把握好纵向和横向联系的度[7]。此外,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有些院校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法[8],有些院校采用呈交论文、报告法,均没有建立系统、全面、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和标准,问卷调查包含主观因素太多,考试成绩又不能全面的反映PBL教学的效果。效果评价尺度很难把握,评价缺少理论依据和标准,通过其评价是否真正达到了PBL教学模式的目的和内涵要求。是开展了真正的PBL教学模式教学还是一次问题讨论会,教师难以肯定。所以,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估标准[9]。
2 PBL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2.1PBL教学法并非适合解剖学所有教学内容,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
人体解剖学具有系统性强、知识庞杂,医学名词、基本概念多等特点,其内容并非全部适合PBL 教学,如果将全部内容应用PBL 教学会使学生缺乏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容易造成知识掌握不全面、概念不清并相互混淆[10]; PBL 教学模式是在纵向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建立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解剖学是医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缺乏横向学科知识的支撑,这给小组学习带来了困难[1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选择,准确把握,只有与临床知识、典型病例密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点或章节才能设计成教学问题。在解剖学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特点、学生的文化程度和客观条件等,采取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指导法、对话法、演示法、自学法、实习法等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12]。
2.2PBL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
PBL教学法的关键是问题的设置。教学问题应根据解剖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客观条件科学的设置。提出的问题应具备以下特点:
(1)要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巩固专业理论知识。
(2)要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复杂,应该是通过发挥学生最大潜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否则将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设置的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不经过思考就能得到答案,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3)问题应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紧扣教学内容,并与临床有机的结合,体现教学目标。问题的设计要涵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以免脱离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问题的大部分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利用相关教材、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查阅到。
(4)要科学、准确、明晰。问题的设计必须确保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问题明晰,便于学生领会,以免盲目探究或形成错误的结论。
(5)要有适当的深度和广度。问题的设计应避免简浅、单一、直白、无味,应设计成前后知识纵向联系、横向扩展,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问题[13]。
2.3PBL教学法需要科学的管理和配套的服务机制
PBL教学中,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需要学校给予大力的支持,提供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施,例如,派送教师参与PBL教学法的师资的培训,组织教师编写科学实用的PBL教材,建立适应PBL教学法的电子试题库,分配充足的学时,课外活动及双休日开放解剖实验室及标本馆,完善图书文献资料及检索设备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获取信息[12]。
2.4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习小组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的方向,避免偏离主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将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些对PBL教学的实施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小结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也存在不足,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有选择性的使用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互结合,教学效果会更佳。此外,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如何建立科学、系统、客观的评价体系;与传统教学方法如何有机的结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开展高质量的PBL教学,都是PBL教学法要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2]诸葛夫进.卫校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2 NO.35:176.
[3]董炜疆,王唯析.PBL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3):220-222.
[4]刘忠秀.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l6-l7.
[5]郭继和,杜建华,凌惠华.解剖学PBL教学法的改进及效果[J].解剖学杂志,2010,33(5):706-707.
[6]黄红梅,毛刚.PBL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运动系统实验课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研究,2009,13(2):70-71.
[7]覃能武,谭刚,王先丽.PBL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解剖学研究,2011,33(2):158-159,154.
[8]王爱平,张晓春.医学本科生PBL教学评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1):1625,1627.
[9]沙峰,董钦龙,纪亮.PBL在断层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010,3:150-152.
[10]刘丽,高艳,张铭.PBL结合LBL 双轨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增刊,2010,235-236,243.
[11]陈汉想.人体解剖学PBL 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5):343-344.
[12]王辉.PBL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医药教育,2010,17(35):124-125.
[13]裴丽霞.PBL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解剖学研究,2007,29(3):237-239.
张冬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