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技能人才培养的南海明珠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太阳能,三亚,南海明珠
  • 发布时间:2014-08-08 13:32

  ——专访海南省三亚高级技工学校校长石磊

  太阳能光伏发电、黎族织锦、酒店服务、游艇维修、俄语、韩语,一系列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兴专业相继开设……

  这是海南省三亚高级技工学校为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需求进行的战略调整。

  在这一调整下,三亚高级技工学校一大批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正以他们热情的笑容、优质的服务,为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客户服务。

  正是这一张张笑脸,让他们成为了三亚的名片。

  同时,也使三亚高级技工学校成为了海南培养国际旅游技能人才的排头兵。

  专业调整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

  校长石磊是三亚高级技工学校发展的历史见证者。

  这位说话从容、待人随和的老职教人向记者讲述了学校的历史。

  2005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决定整合三亚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将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管辖的海南三亚技工学校和三亚市管辖的海南省海洋学校、三亚市职业中专学校三校合并,整合成立海南省三亚高级技工学校(海南三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石磊受命组建新学校,建设新校区。新校区由三亚市政府在荔枝沟教育园区无偿划拨土地400亩,于2007年3月28日奠基,4月中旬开工,9月份招生开学,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招生、当年投入使用,创造了“三亚速度”。三亚市标志性建筑——市体育中心也在学校内建设,由学校管理,对公众开放。

  艰苦创业的7年,也是他们以“三亚速度”跨越式发展的7年。

  期间,他们硬是将一片杂草丛生的河谷之地,打造成了国内一流的现代职校;把在校生不到500人扩大到10000人规模;从建筑面积不到3000平方米扩大到17万平方米;从占地不足20亩扩大到400亩;从固定资产不到700万扩充到7个亿;从不同管辖权的3所弱小学校升格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并正在筹建技师学院,成为三亚最亮丽的教育名片。

  “永远在路上。”“三亚技校人”似乎没有满足的时候。

  2009年底,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号角吹响的时候,三亚高级技校又开始了动作: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进行专业调整。

  在调研的基础上,他们紧贴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进行了调整,开设电工电子类、酒店管理类、电脑财会类、机械类、体育美容类、涉农类等9大类39个专业,全面培养适合旅游岛建设的服务性、实用型技工。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专业、建筑专业、挖掘机专业填补了海南省空白。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战略产业,学校为此专门开设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专业;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旅游产业需要建设,对建筑人才、挖掘机操作与维修人才需求量增大,为此,学校又开设了建筑专业和挖掘机专业;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黎族织锦技艺是海南特有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为了适应海南民族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让黎族织锦技艺得到有效传承,学校特别开设了黎锦专业;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来三亚的俄罗斯人和韩国人越来越多,旅游服务产业急需大量懂俄语和韩语的服务人员,为此,学校又增设了俄语专业和韩语专业;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酒店数量的激增和服务要求的提高,学校又升级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三亚市旅游酒店业强大的人才供给源。除此之外,他们还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求,增设了高尔夫专业和楼宇自动化专业。

  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适应的专业也为学校在社会上赢得了支持。学校于2010年还被确定为三亚市旅游酒店标准化培训定点单位,致力于为海南省旅游景区、酒店、旅行公司及其他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熟悉国际旅游法规和国际礼仪,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用高技能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高要求”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国家战略,有很高的要求。我们专业调整了,不一定就能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高要求,最重要是要让学生的技能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高要求。”校长石磊如是说。

  为了适应高要求,他们在提高学生技能上下足了功夫。

  下大力气抓好实训是做法之一。他们整合现有教学场地资源,不断优化一体化实训室,打造高技能实训基地。重点建设了电工电子、汽车维修、酒店服务、动漫制作、游艇维修、太阳能光伏发电等6大实训中心,建设面积达3.2万平方米,设备资产近7000万元。与此同时,他们配套改革了课程设计,积极开展各类生产性教学实践。除了部分专业学生不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践外,还在校内模仿社会企业,建设了经营性实训服务中心,使学生与行业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目前,学校已建成了汽车美容汽车检测实训室、糕点制作实训工作室、酒店实训楼、广告制作实训工作室、中餐实训基地、酒店教学部干洗服务中心、LED电子屏制作与安装实训工作室、美容美发实训工作室、黎族织锦文化生产基地等9大服务实训基地。工学一体化的实训场地,体现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目前,学生实训课程开出率达99.5%。

  下大力气抓好教学质量是做法之二。他们针对不同培养对象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以三年为主,长短结合等方式进行培训教学。对条件较好、有能力且愿意完成学历教育的学生,采用三、四、五年制教学;对基础较弱、完成学制有困难的学生,则采取无学历短期培训,强化其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现在,该校每个专业都设置有高级班,实行中高级分层阶段性培养。

  下大力气开展联合办学是做法之三。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他们还与德国、北京等地10多家国内外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拓展办学模式,海南大学等还把学校作为二级学院,开展“中高立交桥”项目。目前,学校已与8所大专院校合作10个专业的“学历直通车”,采用“3+2”连读、“3+2”“3+4”分段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大专及本科学历,全面提升学生技能层次,解决优秀生源提升技能的通道,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能人才。

  技能大赛常态化是他们的做法之四。他们通过“技能竞赛月”等活动,把技能大赛作为教学常态化工作来抓,以此提高学生技能。通过构建技能大赛常态化机制,解决学生实践技能训练相对薄弱的问题,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模式,让大赛真正成为全面提升学生内在素质的助推器。近几年来,该校在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奖牌总数连续第一。

  下大力气搞好校企合作是他们的做法之五。他们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把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对学生进行规范、标准的教育,让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例如,学校与上海宝燕集团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在学生赴上海实习前,由宝燕集团教官对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岗前培训,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环境、接受企业文化、形成合作精神、发挥创新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赢得在企业发展的机会。目前,学校已与省内外70多家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与26家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每年向社会输送2000多名中、高级技能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每年都达到96%以上,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培养、输送、储备各类技能型人才。

  “让每个毕业生都成为三亚的一张名片”

  三亚凤凰水城凯莱酒店楼层领班蓝玲是个把微笑时常挂在脸上的漂亮女孩,她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不仅经常赢得客人的赞誉,而且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这位受人喜爱的漂亮女孩就是三亚高级技工学校的毕业生。

  毕业后,蔡前静被三亚海韵度假酒店聘用。虽经多次轮换岗位,但她悟性较强,心态很好,很快适应了新的岗位,笑脸迎客,并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目前,已升职为西餐厅四级主管。

  林黄平毕业后被三亚世纪佳月太阳能热电器公司电气部聘用。他不仅专业技能过硬,而且服务态度非常好,总是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客户,笑脸对待每一位客户,是客户心目中的星级员工。目前,公司为了肯定他的成绩,已将他的月薪提高到7000元。

  2009级汽车维修班毕业生苏志颖,2012年2月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旁边开办了一个250平方米的汽车维修中心,聘用了10个汽车专业工人,其中有5人来自三亚高级技工学校。凭借扎实的技术、真诚的服务、守信的作风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苏志颖和他的伙伴们赢得了很多车主朋友的信赖。

  “笑,是三亚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共同的特征。不管工作多累,不管客人要求多高。”这是三亚一位酒店经理对三亚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印象。

  其实,“面对生活微笑,面对工作微笑”是三亚高级技工学校对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他们培养学生的一个目标是:“让每个毕业生都成为三亚的一张名片”。

  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没有少下功夫,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分工合理,形成精细化管理流程。学校从2012年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方案,执行校园24小时工作责任制,推行领导包班制度,将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位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学校从每天早上7点直到晚上12点,由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以及学生干部组成的各个小组,重点对学生上操、仪表、午休、晚修、外出、校园安全卫生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要求班主任每天早、中、晚准时到宿舍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多沟通交流,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生活和学习上。

  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习惯,强化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为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校从2012年开始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如宿舍脸盆、牙杯、牙刷、鞋子按照要求整齐放置一处,毛巾、被子要叠得棱角分明,衣物分类整齐晾晒在阳台上。自从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以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每天学生们会准时起床,洗漱完后整理好宿舍卫生,在学校早晨广播声下准时出现在宿舍楼下参加早操。学校还定期举行文明宿舍评比活动,让学生在充分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团结互助意识。此外,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举止,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学校还实行了“列队制度”。各班级在早操、上课、晚自习前,在宿舍楼下或者教学楼下指定地点进行列队,由班长点名考勤后,将队伍整齐带到教室。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有序,学生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每周五放学,学生形成习惯,自觉列队上公交车,成为三亚市唯一一所学生列队上公交车的学校,成为了三亚一景。《海南日报》和《三亚晨报》也先后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给社会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情操。为了给学生提供文体活动的平台,学校成立了艺术团、文学社、礼仪队、篮球队、排球队、环保协会、羽毛球协会、学生足球协会、太极拳协会、青年自愿者协会、高尔夫球协会等社团组织,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学校也利用体育场馆的资源优势,开展元旦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读书专题征文比赛、社团文化展示节、校园艺术文化节、手抄报比赛、书画大赛等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舞台,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法治进课堂、国旗下讲话、小手拉大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消防演练、蓝丝带热爱海洋等专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营造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

  目前,三亚高级技工学校正以打造生态花园式技师学院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孝治校,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为美丽中国、美丽海南、美丽三亚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创新人才。

  文/本刊记者 杨生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