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启发探析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数学教学,思维培养,职业发展
  • 发布时间:2014-08-08 15:51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人的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本文从数学教学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可以起到启发作用并做出奠基性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方面展开探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培养 职业发展

  数学教学如何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起到有效的启发,是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积极地运用数学学科特性,探索学生职业发展的启发路径,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为学生的职业成长、创业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数学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的关系

  在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显然比不上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数学教育应充分发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其未来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各种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得到飞跃,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基础知识丰富性准备

  数学的概念、定理与公式等知识非常丰富。数学教学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与智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以备能支持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数学解题方法、技巧与应用十分丰富。如在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加速度、路程,几何图形的证明等的教学中进行一题多种解法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与数学问题一样,有多种解决方法的。这可以培养学生思考与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习惯,为学生走上岗位后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技术创新等奠定知识基础。

  2.严谨思维与工作方式培养

  如果一个人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那么他(她)在生活和工作中就会考虑得很周全,少出纰漏,少犯甚至不犯错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数学具有严密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在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准确地选择与运用相关的概念、性质、公式、方法等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和准确的演算,实现问题的解决。例如,“证明函数f(x)=x2+2x-3在(-1,+∞)上是增函数”这道题目,确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无任何经济价值,但事实上通过题目的证明能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能力、逻辑推理(说理)能力等。每个人在生活上和工作中尤其是遇到纠纷、解决矛盾时都需要做说理和说服工作。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无论在学校的学习中还是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都能以严谨逻辑思维方式和习惯,精密地计划自己的每件工作(任务),并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完成,以此确保工作的成功和高效。严谨逻辑思维方式和习惯能在专业技能操作中减少失误,甚至能发现其他人未能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技术创新等。

  二、数学教学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启发路径

  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性决定数学教学与学习相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处在隐性的弱化位置,数学的作用未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因而数学教师必须在面对学生对数学认识不足的现实情况下,积极探索与其未来职业发展结合的启发式教学路径,以对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1.数学知识实用性启发

  很多商业活动碰到的问题都能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如单价、销量与总利润的关系:一般来说一种商品(或服务)单价提高销量就会减少,单价降低销量就会增加,可以用数学的线性回归知识解决合理确定单价使总利润达到最大值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变速运动,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要根据刹车距离推算刹车时的速度、加速度,就要用到微积分的知识和方法。技工院校很多专业都要学习电工学,对交流电的电量、电压、电流、功率等描述要用到正弦型函数y=Asin(x+)。相电压与线电压的关系;加工工件时斜度和锥度的计算要用到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的知识等等。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引用相关专业的实际应用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专业密切相关,进而积极地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和产生学习动力。

  2.数学知识在职业技能中的应用启发

  由于技工院校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并重,尤其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会想当然地认为数学知识与其专业技能学习之间没有关系,甚至会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是浪费精力和时间。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所教班级的专业课有一定的了解,在上课时结合专业理论及实操中的数学应用,使学生真切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如汽车、机械加工类的专业:齿轮——圆的渐开线方程;用于等速圆周运动与等速直线运动的相互转换的凸轮、车床上的三爪卡盘——等速螺线(方程);冷却塔的表面——旋转双曲面等等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各专业学习中所必须运用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其专业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应用。

  3.数学知识对职业发展的效益启发

  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把数学中求极值(最值)问题应用于职业工作中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从而产生经济效益。例如在某高压输电线路设置一变压器,使到两村庄的距离最少;设计窗户时用一定的窗框材料使采光面积最大;容积一定时如何使材料最省;装运两种以上密度相差较大的货物时如何安排(重量、体积)使运费最低等,都能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且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4.数学教学对职业发展的学力启发

  学校各阶段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现代社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非常迅速,要求职场中人要不断学习,否则将被时代无情抛弃。现在的就业方针是“双向选择”,谁也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对口就业,事实上错位就业者众多,且在学生今后四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从一而终”者极少。在某一岗位上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升职、调职、辞职、留职。其中前三种情形都需在新岗位、新工作中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有较高的学力。如一汽铸造公司的李凯军是一名技校毕业生,且他所从事的工作不是所学专业,但凭着他对工作的热爱,利用工余时间学习相关的大学课程,刻苦钻研,勇于改革创新,取得多项国家级的技改成果,荣获2002年的中华技能冠军;全国高级技能人才的优秀代表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罗东元也只是读完高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只有小学学历。他们是低学历高学力的杰出代表。数学教学对学力的培养是世界公认的,能很好地培养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迁移能力等。

  三、数学教学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启发原则

  教师在启发中需要注意以下原则:智力开发原则、专业联系原则、直接运用原则、解决问题原则。选择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教学,情境设置和举例说明要注重今后工作的实用性,贴近生活和工作,要具有一定的时代信息。

  数学知识和技能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无用,只是因为我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不多,大都停留在中等数学的阶段。事实上,数学在生活和生产实践、技术革新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且重要。学生对就业报酬的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数学教学的认识,降低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实际、专业实际、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实际,实现数学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高洪伟.应用结构主义理论促进高职数学教学[J].职教论坛,2010(5).

  [2]马虹.高职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2).

  [3]江丕权,李越.教学改革与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

  文/卢展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