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会计教学,一体化教学,实施
  • 发布时间:2014-08-08 15:01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实用型、综合型的会计人才备受欢迎。本文提出会计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密切与社会、与企业的联系,根据企业的需求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培训出受企业欢迎的会计人才。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会计教学 一体化教学 实施

  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学开发等内容结合起来,教师在实践中教理论,学生在知识运用中学技术。其内涵包含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时空一体化和师资队伍一体化。

  一、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职业学校会计教学非常注重会计上岗证的考试,认为只要学生能顺利通过会计证(会计上岗证)考试就万事大吉了,学生有了会计证就可以“走遍天下”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讲授,缺少了实际操作时间和内容。理论在前面已讲授完,实习内容一般放在最后一环,甚至在学生考完会计上岗证后才补回实操这一课。

  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教理论的教师一直教理论,带实习的教师一直带实习,理论教师的理论依据与实习教师的实习理论存在出入。理论教师不知道实践该用哪些理论,造成学生学得不够深、不够透,且上课过程中没有实践过程,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高。例如在基础会计课程中讲授会计凭证、会计票据时,学生无法接触这些凭证和票据实物,只有睁大眼睛看老师纸上谈兵,对于什么是会计凭证、什么是会计票据一概不懂,就算书本上印有一些单据、凭证,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无法亲身体验到实际的操作过程。

  就这样,很多学生在考完会计上岗证就急忙找工作去了,在工作实践中却发现自己没办法很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甚至还需要岗前再培训。所以总会有一些学生抱怨说:“老师,书上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用不上,但工作中的很多知识我们又没在学校学到。”也有一些招聘企业抱怨说:“没想到你们职业学校的学生会计证都考到了,操作起来还是不成,还要我们企业花很大的人力、财力去给他们做岗前培训。”面对这些抱怨,需要学校和老师反思:学校的教学与企业实践脱节,这种“有证无实”的现象势必会造成恶性循环。对于“有证无实”的学生,企业不会再来学校招聘,而会直接到社会上招聘有会计经验的人员。学生刚毕业就不受企业欢迎,这样就给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带来困难。

  二、在会计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条件

  现在,职业学校教师无法像过去一样,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实施教学。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做到任务驱动教学,每一次课都有项目、有计划、有实施过程、有总结归纳及课后反思。教师必须模拟现场实景开展教学,每一次学习活动都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同时,为了驱动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完成从理论到实操、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变,职业学校的教学场所应更合理化,应有会计实验室、会计模拟仿真实习室、电算化多媒体教室等。因为会计专业要实现教学一体化,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尽量接近生产实践的模拟实习环境。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场所多是银行和企业财务部门,这些场所环境较复杂,机构设备及保密性较强,初学者难免操作失误,因此学生去实习有诸多不便之处。而采用模拟训练,可以避免实际操作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同时,笔者认为一个规范的现代化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中心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张收银台、一些凭证,而要模拟的是企业或银行的会计岗位设置,包括会计、出纳、会计主管等等,真正与工作岗位接轨;并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都不一样,对教学场所的选择也都不一样。

  三、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教学一体化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改革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学校教师对过去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进行调整,改变枯燥、死板的纯理论教学,代之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即将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过程对接。首先,要根据会计工作过程有目的地开发会计实际操作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能力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结构,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实操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其次,要与企业行业发展紧密结合。教师要调查企业实际需求,例如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会做哪些事,然后进行汇总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课程结构安排和课程内容开发,然后开展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活动。第三,合理安排课时。笔者认为可以学习德国职业学校的做法,在课程的安排上2/3的课程在学校完成,1/3的课程在企业完成。第四,教师在注重实践的同时,引导学生开展理论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适应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2.产学结合一体化

  职业学校应以社会发展为方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能关门办学,必须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正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职业学校要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就要与企业加强联系,大胆“走出去,引进来”。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去顶岗实习,也可以把企业引入学校,采取在学校内办企业的形式。

  笔者学校实行了“订单式”校企合作,先后与茂名农村信用社、深圳人人乐商业集团、茂名国际大酒店、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茂名分公司等进行了订单式校企合作,共同开设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银行账务处理、商业会计、商业公关学、保险基础知识、酒店会计学等等。企业投入专项经费,为订单班配备了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设备,选派经验丰富的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承担教学和指导工作,实行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实行“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在企业学习训练期间,享受企业员工待遇。企业为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并按企业员工的标准计发业绩奖励。这样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职业训练扎实。订单班毕业生在企业的留存率高、业绩好。

  产学结合是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的技术合作,实现技术的新组合;通过科技人员之间、管理人员、学校教师及生产工人之间的互相沟通与交流,实现了技术创新;通过企业、学校信息的汇集,实现了信息的有效组合与综合利用;产学各方共同建立的新经济技术实体,为知识与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组织资源,提高了企业组织的整体有效性,保证了创新所需的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的稳定供给和有效组合。这种互相需求、互相依赖的关系是产学关系能够维持的基础。

  这个过程不但是学校实现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企业通过与职业院校的结合,实现技术要素新组合与互补,获得经济效益,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对于学校来说,产学结合注重学生的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结合,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3.师资队伍一体化

  师资队伍是影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体化教师不但能上理论课,还能进行会计实际操作。

  笔者学校教师主要是从高校招聘或从社会上聘请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知识或实操能力的薄弱环节。而培训就是解决这一现状的最好办法,学校要通过不同途径培训教师成长为一体化教师。学校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师资队伍一体化。

  (1)派出专职教师参加顶岗实践。笔者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进校任教的,虽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但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通过顶岗实践,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与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其职业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了解企业生产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现状,从而带动专业技能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及相应职称,推动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更新。目前笔者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都具有会计从业资格,有的是注册会计师,有的是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还有一部分是从企业转型过来的教师,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3)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实践。在鼓励专职教师顶岗实践的同时,笔者学校还从银行、企业和金融机构聘请十多名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或学生实习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吴运霞.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统计教育,2006(2).

  [2]聂洁.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定位[J].商场现代化,2007(32).

  [3]李海波.会计学原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4]夏恩·桑德.会计与控制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牛莉侠.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

  文/何裕贤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