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技校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 发布时间:2014-08-08 15:44

  摘要:技工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已经进入青春期,不再对父母、老师唯命是从;但另一方面,他们仍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学生打架斗殴等事件频发。本文探讨了技校教师该如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技校学生 心理问题 对策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力以及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如何开展技校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技校教师的工作,更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一、技校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1.对学习缺乏自信,厌学情况比较严重

  大部分技校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学习缺乏自信。部分技校生认为毕业后自己只能从事普通工种,处于社会底层,永远不能成为天子骄子、社会精英,因此在学习上敷衍了事,上课时看小说、玩手机、打瞌睡,甚至不去上课。

  2.贪图享受,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大部分技校生都是独生子女,大都没有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凡事以自己为中心,贪图享受,讲吃、讲穿、讲玩,不能经受任何挫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不刻苦,实习课嫌脏嫌累,考试作弊。

  3.人际交往能力差,容易产生人际冲突

  互联网的发达加重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使人变得更加冷漠。中职生的知识和经验还不够丰富,认知能力不足,正为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苦闷烦恼。由于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或者同学,不少学生形成自卑或自负的自我认知偏差。自卑者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渐渐与大家疏远;自负者则认为自己各方面都比别人强,自以为是,从不考虑别的同学的感受,我行我素,甚至打架斗殴。

  4.部分学生有不良嗜好

  学生上技校后,周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网吧、游戏厅等等游乐场所不时诱惑和侵蚀青少年。如果身边有同学有了吸烟、饮酒、上网、玩游戏等不良行为,那么就容易影响到一批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技校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

  1.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例如教师在授课时,丰富、改进教学内容,采用妙趣横生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加贴近技校学生,这样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中国有句名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师要让技校生认识到,只要认真学习,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将会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并不会比大学生的待遇低,这样使学生自觉地学习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2.帮助学生克服享乐观念,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学生就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技校生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举办“吃苦耐劳精神与成功人生”的讨论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吃苦耐劳的品质是人生成功的基本条件。课后,教师应督促每一位学生做到生活自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自觉学习,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认真刻苦。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为人处世

  技校生完成学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处理好人际关系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帮助自卑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帮助自负的学生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让他们逐渐融入班集体。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豁达大度、平和友善、谦和热情、正直善良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做到真诚热情、宽容大度地与人交往、沟通,那么学生打架斗殴的现象也会减少直至消失。

  4.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技工学校应该在校园内设立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催人奋进的书籍,组织学生参与爬山、义务劳动等集体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此外,教师作为学生观察和模仿的对象,要身体力行地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理解学生,要尊重学生,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文/张娜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