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焊接人员应具备的安全知识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焊工,焊接,安全生产
  • 发布时间:2014-08-08 16:19

  摘要:本文讲解焊工在焊接过程中如何做到安全生产,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焊接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

  关键词:焊工 焊接 安全生产

  焊工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国家把焊工列为特殊工种,要求焊工在工作时要有必需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进行具有危险物品及高压容器焊接的工人进行专门的安全操作技术训练,考试合格后,才能允许现场操作。

  为了确保焊工的安全生产,国家明文指出:为了促进生产,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和健康,增强企业领导的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经常对焊工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训练,增强责任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并熟练掌握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加工生产中要按操作规程去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焊工应掌握的安全知识。

  一、防止触电的安全知识

  焊工要掌握一定的用电基本知识,遵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和措施,并掌握一些触电后急救知识和方法等。

  在工作时必须对所使用设备、线路、电压、场地进行详细的检查。弧焊设备的外壳必须接零线,接地线应牢靠,焊接电缆及焊钳必须有完整的绝缘。安装及更换焊条时,不仅应戴好手套,而且应避免身体与焊件接触。临时停焊时,要把焊钳放在安全的位置,避免焊钳与焊件接触短路而造成电器设备及弧焊机的烧坏。推拉电源开关时,面部要侧向开关,避免推拉时产生电弧火花而灼伤脸部。

  在潮湿的场地工作时,应用干燥的木板或橡胶片等绝缘物做垫板。在金属容器及船舱内焊接时,外面一定要有人监护,最好两人轮换操作,以保证发生触电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便于急救。使用工作照明灯的电压应不大于36伏。

  二、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在施焊时,产生熔池及热影响区的温度很高,并且在焊接过程中有大量的金属火花飞溅,这就要求焊工在施焊前,认真检查和清理工作场地周围5米以内的易燃、易爆物品。不能移动的易燃、易爆物品,要采取与焊件的隔离措施,如能拆卸的,最好将焊件拆下来放到安全地带进行焊接。在高空作业时,更应注意下面的不安全因素,防止金属火花飞溅而引起火灾。焊接过程中的焊条头及焊后的焊件不能随便乱扔,工作结束时应检查工作场地附近是否有引起火灾的隐患,确保安全后,才能离开。

  尽量不要在有压力的容器和管道上进行焊接,更不允许在负压的情况下焊接输送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和管道。焊接或修补储存过易燃物的容器时,焊前必须把容器内的介质放净,然后用碱水清洗内壁,再用压缩空气吹干,并打开所有的孔盖,确保安全可靠后方可进行焊接。在需进入容器内工作时,焊炬应随焊工同时进出,防止焊炬与焊件短路造成事故。稍有疏忽大意,就有可能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三、防止有害气体和烟尘中毒

  焊接过程中金属和焊条药皮熔化时会释放出一些金属蒸气及粉尘,在焊工周围的空气中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焊工长期呼吸这些烟尘和气体,会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因此焊接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通风方法可采取全面机械通风或局部机械通风,或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如在狭小的空间内或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工作,通风应用压缩空气,禁止使用氧气通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使用自动焊,更要避免多名焊工拥挤在一起操作。

  四、防止弧光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焊接时电弧产生的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较大的刺激性,严重时会造成电光性眼炎,引起眼睛疼痛,多泪、畏光、怕吹风、有沙粒感等。对皮肤会造成先是痒、发红、触痛,以后变黑、脱皮,但一般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防护措施是指操作时必须使用有电焊防护玻璃的面罩,穿白色帆布工作服和焊工专用鞋。

  综上所述,焊接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不了解焊接现场周围情况时,不能盲目焊接;焊接部位附近堆有易爆物品时,要彻底清理或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操作;对装过可燃气体和有毒物质的各种容器,在没彻底清洗或不了解内部是否安全时绝不能焊接;焊接修补有电器的设备时,一定要断电、泄压后方可进行焊接。总之我们要提醒广大焊接操作者,为了自身和他人及财产的安全,一定要把安全时刻牢记在心。

  参考文献:

  [1]胡蓉,陈炳毅.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邓洪军.焊接结构生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文/薄开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