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多元化评价初探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多元化,中职,计算机
  • 发布时间:2014-08-08 15:14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应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要反映学生学习的成绩和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与不足,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本文尝试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多元化评价进行研究,并结合新的课程理念和实际教学情况,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 中职 计算机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各种智能在每个人的身上表现程度和形式又是不一样的,但智能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因此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并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的迁移,实现优势互补。

  随着计算机学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等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正在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

  一、中职计算机学生现状需要推行多元化评价体系

  对于中职计算机学生这个群体来说,推行多元评价显得尤其必要。主要因为:

  第一,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目前中小学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类和信息类课程,但由于各校的要求不同,导致部分学生非常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部分只会简单的操作。中职入学新生之间计算机水平差距很大。

  第二,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与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尊师观念缺乏,纪律观念淡薄。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冲突极易发生。

  第三,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自信心与成功感丧失。中职学生大都自律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致使他们认为学计算机就是单纯的游戏课和网上聊天课,有的沉迷于网络甚至逃课。

  考虑到这些原因,笔者认为单纯地以学习成绩评定优劣的评价标准会更加导致学生自信心不足,上进心不强。因此构建中职生多元评价体系,淡化以学习成绩的权重,肯定学生多方面的进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二、评价标准多样化

  多元评价倡导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对个体发展需要的尊重,关注和承认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评价的内容涉及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态度、情感、人格等。例如笔者让学生利用Dreamweaver软件分组设计一个自己班级网站时,就必须要从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包括基础知识的扎实、小组设计的思路、小组合作的态度、小组之间的融洽、在网上查阅资料时是否文明上网等。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每个成员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由此让小组成员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长,因此教育内容、形式、要求都必须要具有多样性。“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掌握在老师手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评价不够客观。因此应运用多种的评价主体,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能力。

  1.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应贯穿始终,要注意引导性,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老师的关系也会变得融洽。

  2.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是对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省,在参加评价的过程中,更真实地了解自己。通过评价,学生能够体验到进步,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

  3.同学互评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科教学过程中,笔者会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小组合作的项目。这时评价的内容不仅仅是小组的作品(通过不同小组之间成员的评价),也可以是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合作情况。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参与者既表达自己的见解,客观地评价了他人,也接纳了他人的观点,肯定他人的长处,不仅相互间增进交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判断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评价方法多样化

  1.测试性评价

  学业成绩测试性评价检测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教学评价的基本手段。笔者认为作业和测试的重点不是对知识的重现,而是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培养。例如笔者让学生利用Photoshop软件完成制作太极图,这时就要检验学生对综合选区掌握的灵活程度;又如让学生完成奥运五环图,这时又要检测学生对环环相扣效果的制作和图层样式的灵活操作。

  2.课堂观察评价

  课堂观察是教师用以收集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资料,分析学生学习结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程度,实施课堂学习测评的重要方法。当教师进行计算机课堂教学时,最简单的观察测评可通过学生的表现,如表情、动作、操作动手能力等来进行,从而大体判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这种观察评价的信息反馈非常及时。具体而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讨论、交流、合作的参与程度,在思考、获取知识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课堂观察的重要内容。

  3.探究能力评价

  探究活动是让学生主动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促进计算机学科素养的形成方式。探究活动能否顺利完成,依赖于学生的探究能力水平,但是传统的书面水平测试不足以对学生这一能力做出全面的正确评价。

  4.个体差异评价

  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层次性。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以各部分内容基本知识、操作技能以及考证内容作为基础目标;以难度较大的一些专业化实例,如电子墙报、自我推荐书等作为提高目标,使部分同学朝着较高层次发展;并将操作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使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抓紧时间完成必作题后以做选作题来体现自己的成就感。

  五、小结

  一切评价其实都是手段,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因而在课堂评价中,不但应体现多元化,同时应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真实性、平等性、自主性,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互动相长,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实现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陈玉琨,沈玉顺等.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文/黄燕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