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财经法规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财经法规,案例教学,教学实践
  • 发布时间:2014-08-08 15:22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集师生互动、交流、沟通于一体的实践型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案例教学法的涵义及其在中职财经法规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步骤,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能力,实现培养合格“会计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财经法规 案例教学法 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法是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夫·朗戴尔创建的。独特的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互动式教学模式,并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自我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知识框架。笔者多年教学实践表明,在中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涵义

  郑金洲教授从两个角度定义了案例教学法。广义上,其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法。狭义上,它是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由此,案例教学就是借助案例进行教学活动,教与学双方直接参与教学,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的、合作式的教学法。其中,借助案例教学是其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教学法的关键所在。在中职财经法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就是将经济生活中真实或仿真的案例再现于课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把教学内容由具体问题升华为对一般性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适用于中职财经法规课堂教学,其必要性如下。

  1.教材特点

  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必考科目之一,为了帮助学生顺利考证,笔者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该教材紧扣考证大纲,考虑了作为会计行业入门者上岗时所必备的技能,对于参加会计证考试的人员来说,针对性和实用性强,有助于复习应考。但对于中职财经法规课堂教学而言,则过于理论化、抽象化,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枯燥。因此,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案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

  2.课程特点

  该课程是为了培养熟知会计及相关经济领域法律法规的会计岗位应用型人才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以此作为会计专业课程的有力支撑,培养学生成为合格“会计人”,并为成功考取会计证奠定基础。因此,结合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思考、反思,从而自觉遵守财经法律法规、约束会计行为。

  3.学生特点

  中职生大多处于15~17岁的年龄阶段,思想上比较稚嫩,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对抽象的财经法规理论难以把握、不易理解;学习基础薄弱,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力不足,对纯理论教学深恶痛绝。而案例教学切合中职生特点,更易于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4.教学方法特点

  根据建构学理论,知识是主动构建的,而不是被动接受和吸收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启发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地位,重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将学生置身于财经法律法规环境中,通过具体、贴切、形象的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生动地印刻在学生脑海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逐步建构知识框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由于案例教学的主线是案例,教师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案例素材进行讨论、分析,借助小组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能够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

  综上分析,案例教学法是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限制及考证压力,教师往往将精力放在督促学生死记硬背力求考证过关上,而忽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这一重要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大多依赖书本进行“填鸭式”讲授,学生不但兴趣索然,而且根本无法理解和吸收,对知识仅停留在浅显的理论表面,难以升华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思想素养。另外,因时间、教学实训、会计专业校企合作难度等条件的限制,学生不具备参加企业会计工作实践的条件,而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足。

  三、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案例教学法相比传统课堂讲授,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上、课堂组织上、过程控制上、结果评价上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具体实施如下。

  1.精心准备案例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素材,在课前准备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案例素材是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总体来说,选择案例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针对性。案例选择必须贴合具体教学内容,与财经理论密切相关,能够有助于理解理论知识点,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回避制度”的案例,针对“会计人员交接制度”的案例,针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等。

  二是生活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财经法律和会计职业道德领域,正面或负面的经济事件层出不穷,这些生动鲜活、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真实感,有助于形成共鸣,震撼心灵,应当成为教师案例素材的首选。如“麦科特造假案例分析”“琼民源案例分析”“肖开成案”等。

  三是层递性。中职生学习基础薄弱,在案例选择上应层层递进,先简单再综合,难易适当。例如,教师可编写案例“王明是胜利公司会计人员,由于辞职时财务主管请假因而没有办理交接手续就走了,这种行为对吗?为什么?”或“王明是公司出纳人员同时兼管公司会计档案保管,人员设置是否存在问题?”等。通过包含1~2个知识点、短小精悍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个或几个知识点。而学完一个或几个单元后,在学生“先知识”的基础上,再引入综合案例,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和分析处理能力,进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

  四是多样性。财经案例素材应当是多元化的,可以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编写或从其他辅助教材中引用,也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经济事件、新闻报道;可以是书面文字的素材,也可以是视频文件。当今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更多地利用视频、音频等教学素材,调动学生视听感观,给学生更加直观、深刻的体会。如在讲授“会计职业道德”单元时,笔者播放了一段新闻视频“痴情女为爱挪用公款,上当受骗双双陷囹圄”,让学生展开讨论,畅谈心得。这个视频案例深深撞击了学生的灵魂,让学生从他人的教训中深刻感受到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2.巧妙组织课堂

  (1)案例讨论。在精心准备案例的基础上,有效组织课堂案例讨论就成为案例教学的重心。杜威说过:“教学形式应多样化,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中职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案例主题展开讨论。

  讨论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如采用个人点评、小组讨论、小组点评、对抗辩论、全班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教师则重在提示、引导、指正、总结、升华、肯定和激励,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和表达观点的舞台,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和演示等多种信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宽思维,以促进学生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心灵共鸣。

  如在“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的课堂,笔者精选了两个综合案例。课前,学生分组、选组长、起组名,做课前准备。课中,笔者首先引导各小组对第一个案例展开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发言,由其他组员点评,教师小结。其次,对第二个案例则采用了小组间对抗辩论的方式进行,学生小组分正反双方围绕案例展开观点辩论。最后,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视频,要求全班讨论,畅谈心得。最后,教师总结升华。这堂课,笔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讨论模式,适时指正的同时尤其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加之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和“多元考核机制”,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气氛热烈,兴趣浓厚,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评价考核。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式、注重交流沟通的实践型教学方法,这就决定了其评价考核模式也应顺应和突出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传统的评价和考核模式主要依靠卷面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不但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领悟和应用情况,而且也无法正确合理评价学生和有效激励学生。因此,评价标准除了保留原有的书面考核(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会计考证奠定知识基础,实现认知目标)以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的开拓思维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注重考核学生的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及其团队协作精神,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以实现既定的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笔者在“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课”时,除日常书面考核外,课堂上还通过个人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模式综合考核学生能力和素质,有效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实现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总之,对中职财经法规的课堂教学而言,案例教学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好,教学效率更高,相比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当然,案例教学法的开展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编写、收集和整理各种财经案例素材的能力,掌握和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式,从而为培养熟悉会计业务流程、具备会计职业道德、自觉遵守会计法律的受企业欢迎的“会计人”服务。

  参考文献:

  [1]杨小英.案例教学与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文/彭芸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