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网织红细胞是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就结合实际,对网织红细胞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作用机理等进行详细的介绍。结果:网织红细胞直接反映了骨髓红细胞的生长能力,对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红细胞减少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结论:对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能够明确了解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对于合理和广泛的应用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上对于网织红细胞的检测一般采用高性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它和传统的人工显微镜检测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方便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检测参数多样,能够全面的反应网织红细胞的成熟程度,使得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应用阶段,我院就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 网织红细胞的相关参数

  网织红细胞的相关参数主要有七种,分别为网织红细胞成熟度分群、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积、CHr、网织红细胞成熟度以及其他参数。其中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能够纠正由于网织红细胞的提前释放而出现的误差,在评估红细胞的生成方面更为精确,所以在贫血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MFR+HFR)/LFR×100%,而LFR、MFR、HFR分别是在测定网织红细胞时荧光强度的弱、中、高三种强度类型,成熟性越高的网织红细胞中RNA的量越少,所以荧光强度大多为LFR[2]。CHr是反应网织红细胞中铁含量的重要参数,在贫血的诊断和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网织红细胞成熟度是指MFR和HFR的总和,它的检测意义在于能够表示幼稚的红细胞占整个网织红细胞的概率。

  2 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应用

  网织红细胞直接反映了骨髓红细胞的生长能力,对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红细胞减少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2.1 网织红细胞在肝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肝脏是造血的主要器官,一旦肝脏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造血系统的正常运行,患者体内的红细胞系统就会出现异常。肝脏的功能受到抑制后,患者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机体对各类营养物质的吸收就会受到阻碍,DNA的合成和细胞的成熟阶段就会中断,合成的速度大幅度降低,最终会导致细胞核的增大,发生巨细胞贫血。造血系统受到刺激后骨髓造血系统就会相应的变得活跃,此时释放到血液中的网织红细胞数量就增加。有研究显示[4],肝硬化患者体内的网织红细胞数量和正常患者体内的数量是有较大的差异的,通过分析肝脏疾病患者体内的网织红细胞数量和参数,可以了解红细胞的活跃状态,对于判断骨髓造血系统的功能正常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网织红细胞在肾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肾脏疾病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患者贫血,通过监测网织红细胞的参数可以观察和分析对肾脏疾病患者的用药方案是否正确,采取的相应治疗是否有一定的疗效等。有研究显示,肾脏疾病患者在进行肾透析后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而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重却上升,而且在透析后,患者的网织红细胞绝对数、百分比以及IRF数目都明显增加,所以,通过检测患者体内IRF指标可以了解患者贫血的好转程度,在透析时的应用较为广泛。

  2.3 网织红细胞对贫血的诊断价值

  网织红细胞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超出某一特定的值,很有可能是骨髓造血系统对贫血出现反应,网织红细胞的计数能够精确地分析贫血的原因,例如对于溶血性贫血而言,很大数目的网织红细胞由于骨髓缺氧以及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物的刺激感增强,就会在原定的时间段之前进入外周血,患者急性失血后网织红细胞在急剧的增加,所以,测定相应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可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等。

  2.4 网织红细胞在肿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中的监测作用

  对于传统的肿瘤患者放疗和化疗后的检测指标一般为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等,但是,经过放疗和化疗后患者的机体容易受到感染,此时得到的白细胞的计数是不准确的,有研究显示[3],网织红细胞参数MFR和HFR在放疗开始和骨髓恢复期的变化要比白细胞和其他细胞的变化提前,所以,在临床上采用没有成熟的网织红细胞的动态变化来显示放疗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和恢复的时间以及状态是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的。

  3 小结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织红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织红细胞参数也在不断的更新,它的意义就在于能够给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提供一个相对准确的、可供参考的指标,使得骨髓造血系统的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能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高远,周文良,陈秀华.自制改良Miller窥盘计数网织红细胞及应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85.

  [2]张时民,李晓京.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J].中医疗器械信息,2007,13(6):15-25.

  [3]王文静.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现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84-786.

  [4]董磊,吉品健,马红雨.网织红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医学综述,2012,18(16):2567-2568.

  李登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