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

  【摘要】在临床常用的给药方式中,静脉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从而使静脉穿刺成为护士的一项常用基本操作技术。在选择静脉穿刺的方式上,我们都沿袭了前辈们的顺行(向心)静脉穿刺法,然而,对那些长期输液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因化疗血管损害严重的癌症患者,以及部分瘫痪、(烫)烧伤的患者,顺行静脉穿刺的效果不尽人意,为了优化服务技术,克服顺行(向心)静脉穿刺的不足,我们采用了逆行静脉穿刺以充分利用指趾末梢血管。在我调查的患者中,98%的表示不知道可以逆行静脉穿刺,甚至大多患者对逆行静脉穿刺的效果表示怀疑。对此,我经过一年的时间,选择了老年和青年两个阶段的患者分别进行比较,结果令人满意,得出“逆行静脉穿刺”不但可行,而且在某些方面具有传统静脉穿刺所不可比拟的优点“的结论,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逆行静脉穿刺;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9月,随机抽取内科、外科共100例住院患者,其中年龄65岁以上的老年人50例,65岁以下的50例,男女各半随机个取25例组成两组:采用顺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逆行穿刺(试验组)。

  1.2 穿刺静脉选择

  (1)选择手、足背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

  (2)选择手足背下1/3至指趾端,腕指横纹上端1-2厘米、脚掌内外侧血管。

  1.3 穿刺方法

  逆行穿刺除方向不同外,余同顺行穿刺。逆行穿刺时,护士与患者身体同向,背向患者头端,向离心方向进针。

  1.4 研究结果

  在该部位施行逆行静脉穿刺时疼痛感、输液速度、是否利于固定、成功率、点滴是否通畅的故障率、渗透率、输液后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

  选择的血管弹性好,位置易于固定时,顺行穿刺一次成功率为100%,患者感觉无明显疼痛,滴速无明显差别,容易固定,在输液过程中自行解便、饮水等活动穿刺部位均无渗漏,患者均无不适应。据药物选择相同的合适的滴速,血管局部均无红肿。

  选择手足背下1/3至指趾端、腕端横纹上端、脚掌内外侧血管:对照组穿刺成功率90%,局部固定困难,要使用棉签、夹板等协助固定。针柄固定困难导致针尖位置不固定,常因针尖上翘引起疼痛或因针尖斜面紧贴血管壁引起点滴不畅。在输液过程中解便、饮水、翻身等活动穿刺部位渗透率达60%,其中多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试验组穿刺成功率为95%,针柄易于固定,点滴通畅,在输液过程中自行解便、饮水、翻身等活动穿刺部位渗透率20%,对照组疼痛感明显强于试验组。据药物选择相同的合适的滴速,血管局部均无红肿,患者无不适。

  2 讨论

  手足背静脉网是浅静脉的一部分,有很丰富的网状结构与深静脉相通而回流心脏,为我们采用逆行静脉穿刺提供了事实依据。

  本实验所采用的100例逆行穿刺,滴速均流畅,不受影响,其原因为当液体在输入人体时,可以迅速到达静脉吻合支,经多条吻合支快速回流,因而滴速不受影响。

  采用逆行穿刺,增加了原有的穿刺手段,利用了顺行静脉穿刺不常采用的血管,更能体现“先选择远端细小血管”的合理利用血管的输液原则,特别适合血管脆性大、且需要长期输液的老年慢性病病人以及因化疗血管损害严重的癌症患者和部分烧(烫)伤的、瘫痪的患者。

  逆行静脉穿刺采用的血管如:手足背下1/3至指趾处的血管,有细、弯曲、靠近关节等特点,顺行静脉穿刺时由于进针部位短,位置不平顺。进针后不易固定,因而即使穿刺成功却往往会在固定时导致失败,或者针柄固定困难导致针尖位置不固定而至针尖上翘引起疼痛,或因针孔紧贴血管壁引起点滴不畅,而逆行穿刺恰恰克服了这一弱点,进针部位长,且易据进针部位妥善固定,受肢体活动影响较小,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因针柄不固定及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逆行静脉穿刺拓宽了血管的选择范围,从而减少对常用大静脉的损伤,有效的保护了易于穿刺的大血管,为争分夺秒的抢救赢得宝贵先机,同时也减少了深静脉穿刺的几率,既减少人为的创伤和感染,更减少了患者痛苦和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3 结论

  逆行静脉穿刺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杨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