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国际供应链融资的几点思索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供应链融资,核心企业,卫星企业
  • 发布时间:2014-06-23 14:16

  【摘要】近几年,国际融资供应链融资作为同一供应链上的贸易融资组合产品,被各家银行陆续推出,这一创新产品巧妙利用了卫星企业的闲置额度和应收账款,为商业活动和银行活动提供了新的广阔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管控要求。

  【关键词】国际供应链融资 核心企业 卫星企业 额度占用 主要风险

  国际融资供应链融资通俗地说就是银行扮演类似“第四方物流商”的双重身份,将国内供应链和国际供应链通过核心企业连通起来,以应收账款质押和货押作为主要担保方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产品组合的服务,也就是所谓的物流金融。

  以出口供应链融资模式为例:假设A设备进出口公司是银行重点客户,B、C公司是A公司的国内供货商,D公司是A公司的国外分销商,则B、C-A-D公司就形成了一条供应链。其中A公司可确定为贸易融资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B、C公司为卫星企业。通过对该条供应链额度授信,可将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授信额度”切分给卫星企业使用。如以前针对A公司发放的打包贷款,现在通过将B、C公司对A公司的应收账款质押,可以前置到对B、C公司发放。而对于境外的D公司,银行则致力于优化A公司对D公司的结算方式,如用海外支付宝或票据保付代替进口开证。这种业务模式的好处在于:B、C公司作为极具成长潜力的中小型客户,虽然其为大型企业上游供货商,但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担保难落实)银行无法给予其授信,融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作为核心企业的A公司,银行评级授信后企业很少需要融资服务,授信额度大量浪费,这种矛盾促成了国际供应链融资的诞生。它依托于供销关系+信用捆绑,将上下游企业组成一个虚拟、松散的产业链集团,将优质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充分利用其信用优势为上下游企业(卫星企业)开拓融资渠道,从而区别于传统模式下将国内、外供应链分别考虑的融资方式,为商业活动和银行活动提供了新的广阔机遇。

  供应链融资改变了基于企业财务特征与担保方式的传统银行信贷模式,以控制物流及应收账款为风险控制手段,为供应链上各个结点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对核心企业来说,稳定供销渠道,壮大了以自己为核心的供应链实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供应采购成本,优化了结算方式,拓宽销售网络。对卫星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地解决了资金困难,为发展注入了加速剂。对供应链整体来说供销渠道稳定,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而对银行来说,通过依托核心企业降低对供应商融资风险,扩大银行服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今年各个方面均强调需要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国际供应链融资是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途径,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义务。

  目前,各家银行推出的国际供应链融资业务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出口供应链融资、进口供应链融资、两头在外供应链融资、跨国授信式供应链融资等,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核心企业作为信用支撑,通过应收账款质押和货押为担保,将贸易融资和国内融资进行系列产品组合营销的综合服务。

  分析国际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运作模式,主要风险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核心企业的科学的评估

  供应链融资的所有行为均是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为基础。一旦核心企业发生问题,整个供应链都将受到巨大牵连,波及面远远超过传统业务。因此需要对核心企业进行科学、连续性的合理评估,除了日常经营、财务状况等传统方面外,还要特别注意国家行业政策调整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在全球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的形势下,变动因素较多,如恶意反倾销诉讼可能对出口行业造成意外影响。对外依存度过高、投资率过高、资源环境成本较大,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和外延扩张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持续,国家行业政策会随着形势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商业银行应清楚预测国家政策导向和国际经济行情走势,把握其对供应链的筹资、投资、资金回流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产生的重大影响,在开展贸易供应链融资业务时,统筹分析对核心企业带来的影响和风险,从而做出科学的融资决策,保障此项新业务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对供销关系的真实性调查

  国际供应链融资依然是自偿性融资业务,即通过货物销售后的货款回流用以偿还贷款,故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居于首要地位,一旦背景不真实,作为担保的应收账款或货权也变成空谈。供应链融资以供销关系链为依托,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风险,但前提是各参与银行要充分利用供应链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真实性调查,并要避免重复融资。

  三、国际供应链融资下的各个产品的固有风险依然存在,特别在未得到核心企业回购承诺的货押同样存在货物价格波动、质量变化、库存货运安全等风险隐患,应严格参照货押授信的相关文件办理

  此外,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作为影响还款的重要因素也不能忽视。

  四、信息传递风险

  供应链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信息平台,但必须由各个参与银行充分沟通后才能识别和反应,故牵头银行和成员行、经办行信息相互传递要及时。此外,供应链是由上下游企业组成的一个虚拟、松散的产业链集团,随着供应链不断延伸、树状结构更加复杂,供应链上各企业的信息传递发生错误信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从而可能影响到银行的正确判断。

  国际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产品,其潜在风险将会在产品发展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对其风险控制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除了以往的控制方法,我们还应该结合供应链本身的特点,利用组合产品来降低风险。如在出口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对卫星企业办理国内信用证代替向核心企业办理打包贷款,可以有效的降低贷款资金挪用风险。总之,针对不同的企业和贸易背景,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方案,银行在做好融资顾问和联系人的同时,还应掌握供应链每个节点的风险,有的放矢的进行控制。

  作者简介:周凌燕,女,昆明人,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现在建行云南总审计室担任审计师一职,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业务审计。

  文/周凌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