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会展经济发展政策建议研究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会展经济,会展业,南博会暨昆交会
  • 发布时间:2014-06-23 14:34

  【摘要】会展业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效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云南会展经济发展的现在及存在问题,分析了云南会展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提出云南会展经济发展应从发展特色出发,加强会展业与旅游业、体育业的融合度,高度重视会展行业制度环境的建设,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招展、出展组织力度,全面推动会展与内外贸交易共同发展,参与国际国内区域会展合作,形成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为龙头的“大会展”格局。

  【关键词】会展经济 会展业 南博会暨昆交会

  会展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是集商品展览展示、经济技术合作、科学文化交流为一体,兼具信息传播、商贸流通、招商引资、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旅游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新兴产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

  会展经济是指因会展活动的存在和会展产品的交易而引发的经济活动以及为促进会展业的发展和促进会展产品交易而引发的经济活动。从1890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上第一个样品展会莱比锡样品展览会开始,会展业已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全世界的大型会展总数超过15万个,会展产业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了3000亿美元,形成了欧洲、美洲、亚洲三大板块会展板块。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区域经济集群化、现代科技进步,全球会展产业的需求市场空间无限广大,会展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我国会展最早始于1950年的首届广交会,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会展经济迅速发展。1990年末在云南成功举办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则是会展经济大发展的里程碑。进入21世纪,我国各级政府与企业纷纷加大对会展业的投入,会展业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会展经济开始驶入快车道,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递增,展馆面积成倍增加,办展规模和参展范围急剧扩大,在北京、上海、大连、珠海等城市正在涌现出诸如“国际纺织机械博览会”、“国际机床展览会”、“国际汽车展览会”、“大连时装博览会”、“珠海航空博览会”等一批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影响的名牌展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选择在中国召开,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城市建设和会展水平的提高。国际商会年会、环太平洋论坛年会、亚太法官会议、国际引航员大会、APEC会议等700多个国际性会议在上海举行,为上海赢得了国际会议中心的美誉,会展业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有会展场馆269个,室内展览面积超过715.14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403.75万平方米,总展览面积1118.89万平方米。2011年新建成会展场馆17个,室内总展览面积为56.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9.67万平方米。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国约举办了8000场展会,展会面积达9千万平方米,展会的数量及展会面积约比2011年增长了20%,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3年8月,由云南、重庆、四川、贵州、广西、西藏和成都六省区市七方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成为云南现代展会业转型发展的标志。云南会展业同全国会展业发展齐头并进,会展业成为云南省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1届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首届南博会各项交易额累计达664.02亿美元元,外经贸成交累计达339.08亿美元,年均增长18.2%。经过21届的发展,昆交会规模不断扩大,内涵日益丰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集经贸洽谈、商品展览、招商引资、经济合作等为一体的区域性国际商务平台,为中国西南各省(区、市)加强交流、深化合作,携手走向东盟、走向南亚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中国南亚国际商品展交易会升格为中国南亚博览会,从国家层面全新界定了云南会展业发展的规模、层次和水平,为云南加强平台建设,加速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一、云南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云南展会数量逐年上升,会展规模逐年扩大,会展业收入逐年提高。中国一南亚博览会暨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南博会暨昆交会”)、中国一南亚商务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领导人会议”、“昆明新春欢乐购物节”、“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云南昆明国际汽车展”、“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昆明泛亚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西部(昆明)酒业博览会”等一大批不同类型的展会在国际和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下面主要以我省举办的最重要的展会——南博会和昆交会(以下简称“昆交会”)为例分析云南会展现状。

  (一)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不论是93年始办的首届出口商品交易会,还是2004年以后更名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及从2009年开始主办的南亚国家商品展,或是2013年的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我们都能从名称和职能上明确了展会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和轨迹。同时,南博会暨昆交会既是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深化经济技术合作的平台,又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国际化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必然选择。据统计,21届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首届南博会各项外经贸成交累计达339.08亿美元,年均增长18.2%。2013年首届南博会暨21届昆交会境外赴会客商突破20000人次,是首届昆交会境外参会客商数量的3.9倍,安排境外展位数859个,是首届的7.2倍,第三届南亚展参加企业313家,比第二届增加68家。此外,办展机制不断凸现国际化特色。2001年全国工商联、香港贸发局、香港中华总商会、澳门中华总商会、泰国中华总商会、马亚西亚马中经贸商会6个海内外机构参与协办昆交会,2007年又增加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南亚联盟工商会、印度电子产业协会、印度中小企业协会、印度-中国工商联合会等11个海外协办机构。目前,昆交会、南亚展的境外协办单位已超过20家。

  (二)专业化和系统化特色不断突出

  近年来,国际国内展会业市场细分、行业细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专业化成为展会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展览会只有具有明确的展览主题和市场定位,才会对参展商或与会者有足够的吸引力,才会赢得采购商和参展商的热情参与。展馆设置在昆交会举办之初主要以各交易团为单位进行布局,展馆总体设置呈现区域化和综合化。2004年,昆交会取消综合馆、设立与国际接轨的烟草馆、信息产业馆、机电馆、五矿化工馆、医药及医疗器械馆、农业及食品馆、包装印刷馆、轻工纺织馆和光电科技馆9大专业馆和东盟国家展馆,南亚国家展馆,招商引资和边境贸易4个专题馆,更加突出专业特色。使本届昆交会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1300多家参展企业,其中,来自东盟10国及南亚的印度,孟加拉,不丹,尼泊尔,以及瑞典,新西兰,和我国香港地区的参展企业共250多家。国内除联办六省市区七方外,浙江,江苏,广东,武汉,河北,山东,深圳,湖南,新疆,厦门,安徽,天津,福建,辽宁,上海,陕西,河南等24个省区市1100多家企业参展。

  现在只设置专业馆和专题馆,展馆以专业划分,商品按类别参展,并且每一届专业馆和专题馆的内容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尽量突出云南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如2011年的19届昆交会和第4届南亚国家商品展,按照“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总体办会要求和“稳定规模、提质增效、突出特色、强化服务”的工作目标,设立了机电馆、生物资源产品馆、化工矿业馆、家居建材馆4个商品专业馆,东盟馆、投资促进馆2个专题馆,提高了展馆设置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与西南地区产业特色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市场定位结合更加紧密。再如,首届南博会暨21界昆交会仅设置了机电馆、生物资源馆、投资促进馆3个商品专业馆,东盟国家馆、南亚国家馆2个专题馆。2013年在南博会暨昆交会期间举办的首届商品采购大会也采用分专区的方式,进行服务。

  随着展馆设置更具专业化和系统化,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南博会交易额、各项外经贸成交额累计分别从2004年初的20.66亿元、9.39亿美元到2013年的174.66亿元、51.83亿美元,分别增长了8.45倍、5.52倍。同时,展会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其发展,使得全省外贸进出口额从2004年的37.47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19.41亿美元,期间增长了5.85倍。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南博会的举办,全面促进了我省与东盟、南亚国家的双边贸易,2004年至2013年,云南与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从12.7亿美元扩大到108.95亿美元,增长8.6倍。2012年云南与南亚国家的贸易额达7.8亿美元,是2004年1.91亿美元的4.1倍。从以上数据看出,展会的举办促进了全省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二、云南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云南会展业起步早,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云南属西部欠发达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产业面窄,总体发展水平同会展业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会展业整体规模小,专业化程度较低。云南的国际性、国家级展会不多,品牌展会少,辐射能力弱。除中国—南亚博览会暨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外,其他会展项目的规模相对较小,国际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展会以展销零售为主,主要面向当地市民,缺少专业观众,展览项目内容与当地产业的关联度相对较低。

  其次,专业采购商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如果在一个城市举办一次会展活动,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的上空撒钱”,这是业内一句广为传送的经典行话,它形象地描述了会展业对于城市经济1:9的拉动作用。如果会展业本身效益收入为“1”的话,那么它所带动的交通、旅游、商业、餐饮乃至创造的就业机会、社会效益收入将达到“9-10”。会展经济作为第三产业群体中的边缘产业,其发展对交通、通讯、住宿、餐饮、购物、贸易、广告、印刷、物流、旅游等行业都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的关联度高达1:9。在我国会展经济最发达的京、沪、穗三地区,这种经济的关联度也只有1:6。云南专业采购商数量较少、质量偏低成为制约南博会暨昆交会发展和提升的短板,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

  第三,展览场馆面积有限,不能满足规模日益增多的会展活动需要。世界展览强国德国最大的汉诺威展览中心室内展览面积49.7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5.8万平方米。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州展馆)室内展览面积约13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2.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是展览业的各项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展览会选址倾向于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或地区。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仅有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且场地展示面积有限,室内展览面积只有6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2万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场馆周边环境、交通状况等亟待改善。同时,随着每年到昆明参加各类展会的企业不断增多,展位长期供不应求,现有展馆难以满足需要。

  第四,会展业配套服务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云南与会展业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会展业配套服务如口岸、宾馆、交通、物流等服务水平相对较弱。会展人才、管理人才较为缺乏,会展业整体素质不高,造成部分展览业资源较低,导致展览业国际化水平总体不高,在设计、创意、服务等方面都与国内外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第五,会展运作管理模式跟不上会展业变化,办会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云南会展业在行业规划、管理、协调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统筹,还没有全省性的会展管理办法,完整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会展市场存在一定的混乱,会展经济辐射范围受限。

  三、云南会展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

  (一)桥头堡建设背景下云南会展经济发展的机遇

  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省全力推进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建设,全力拓展东南亚、南亚文化产品、文化要素和文化消费,目前,云南已在海外建成4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13个汉语培训中心,以东南亚、南亚国家为主的在滇外国留学生已达1.5万人,云南与毗邻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如今正成为开放前沿,这些将为云南会展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旅游环境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不冷不热的“天然空调”气温令人十分舒适,素有“春城”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之一,天天都能办会展,成为了国内办展办会的首选城市之列。据《会展财富》杂志对“中国会展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公布,昆明市名列第六,已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会展业最佳展览城市。

  (三)日趋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和通讯设施

  昆明位于祖国大西南,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和南亚经济圈域交汇的中心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全球百强机场之一,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继北京、上海和广州之后的第四个国家门户机场,是全国五大航空港之一,已开通国内外航线300多条,国内航线275条,国际航线38条与周边许多国家架起了空中桥梁。全省境内铁路里程约3000公里,公路里程达15万公里,是全国公路里程最长的省份。邮电通讯设施已形成了可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的长途直拨、有线、无线、光缆和通讯卫星并用的现代化通讯网络。

  现在只设置专业馆和专题馆,展馆以专业划分,商品按类别参展,并且每一届专业馆和专题馆的内容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尽量突出云南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如2011年的19届昆交会和第4届南亚国家商品展,按照“国际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总体办会要求和“稳定规模、提质增效、突出特色、强化服务”的工作目标,设立了机电馆、生物资源产品馆、化工矿业馆、家居建材馆4个商品专业馆,东盟馆、投资促进馆2个专题馆,提高了展馆设置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与西南地区产业特色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市场定位结合更加紧密。再如,首届南博会暨21界昆交会仅设置了机电馆、生物资源馆、投资促进馆3个商品专业馆,东盟国家馆、南亚国家馆2个专题馆。2013年在南博会暨昆交会期间举办的首届商品采购大会也采用分专区的方式,进行服务。

  随着展馆设置更具专业化和系统化,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南博会交易额、各项外经贸成交额累计分别从2004年初的20.66亿元、9.39亿美元到2013年的174.66亿元、51.83亿美元,分别增长了8.45倍、5.52倍。同时,展会作为我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其发展,使得全省外贸进出口额从2004年的37.47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19.41亿美元,期间增长了5.85倍。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南博会的举办,全面促进了我省与东盟、南亚国家的双边贸易,2004年至2013年,云南与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从12.7亿美元扩大到108.95亿美元,增长8.6倍。2012年云南与南亚国家的贸易额达7.8亿美元,是2004年1.91亿美元的4.1倍。从以上数据看出,展会的举办促进了全省对外开放水平提高。

  二、云南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云南会展业起步早,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云南属西部欠发达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产业面窄,总体发展水平同会展业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会展业整体规模小,专业化程度较低。云南的国际性、国家级展会不多,品牌展会少,辐射能力弱。除中国—南亚博览会暨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外,其他会展项目的规模相对较小,国际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展会以展销零售为主,主要面向当地市民,缺少专业观众,展览项目内容与当地产业的关联度相对较低。

  其次,专业采购商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如果在一个城市举办一次会展活动,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的上空撒钱”,这是业内一句广为传送的经典行话,它形象地描述了会展业对于城市经济1:9的拉动作用。如果会展业本身效益收入为“1”的话,那么它所带动的交通、旅游、商业、餐饮乃至创造的就业机会、社会效益收入将达到“9-10”。会展经济作为第三产业群体中的边缘产业,其发展对交通、通讯、住宿、餐饮、购物、贸易、广告、印刷、物流、旅游等行业都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的关联度高达1:9。在我国会展经济最发达的京、沪、穗三地区,这种经济的关联度也只有1:6。云南专业采购商数量较少、质量偏低成为制约南博会暨昆交会发展和提升的短板,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

  第三,展览场馆面积有限,不能满足规模日益增多的会展活动需要。世界展览强国德国最大的汉诺威展览中心室内展览面积49.7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5.8万平方米。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州展馆)室内展览面积约13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2.2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是展览业的各项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展览会选址倾向于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或地区。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仅有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且场地展示面积有限,室内展览面积只有6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2万平方米,相关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场馆周边环境、交通状况等亟待改善。同时,随着每年到昆明参加各类展会的企业不断增多,展位长期供不应求,现有展馆难以满足需要。

  第四,会展业配套服务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云南与会展业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会展业配套服务如口岸、宾馆、交通、物流等服务水平相对较弱。会展人才、管理人才较为缺乏,会展业整体素质不高,造成部分展览业资源较低,导致展览业国际化水平总体不高,在设计、创意、服务等方面都与国内外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第五,会展运作管理模式跟不上会展业变化,办会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云南会展业在行业规划、管理、协调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统筹,还没有全省性的会展管理办法,完整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会展市场存在一定的混乱,会展经济辐射范围受限。

  三、云南会展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

  (一)桥头堡建设背景下云南会展经济发展的机遇

  随着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省全力推进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建设,全力拓展东南亚、南亚文化产品、文化要素和文化消费,目前,云南已在海外建成4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13个汉语培训中心,以东南亚、南亚国家为主的在滇外国留学生已达1.5万人,云南与毗邻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如今正成为开放前沿,这些将为云南会展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旅游环境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不冷不热的“天然空调”气温令人十分舒适,素有“春城”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之一,天天都能办会展,成为了国内办展办会的首选城市之列。据《会展财富》杂志对“中国会展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公布,昆明市名列第六,已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会展业最佳展览城市。

  (三)日趋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和通讯设施

  昆明位于祖国大西南,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和南亚经济圈域交汇的中心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全球百强机场之一,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继北京、上海和广州之后的第四个国家门户机场,是全国五大航空港之一,已开通国内外航线300多条,国内航线275条,国际航线38条与周边许多国家架起了空中桥梁。全省境内铁路里程约3000公里,公路里程达15万公里,是全国公路里程最长的省份。邮电通讯设施已形成了可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的长途直拨、有线、无线、光缆和通讯卫星并用的现代化通讯网络。

  (四)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

  云南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对海内外旅游者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说,昆明和云南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长足的动力。

  (五)较完善的会展设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昆明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市基础建设和会展旅游的软、硬件建设,现已拥有接待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经过三期改扩建后,展览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拥有国际标准展位约5500个,新落成的6个单体无柱大空间展厅,使云南的展览设施始终保持“国内先进、西部一流”的水平。目前,昆明星级饭店众多,日接待能力达12万人次。

  (六)具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办展办会队伍

  已先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第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29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暨第6届亚洲民间艺术节、’99世博会、21届昆交会、5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3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首届中国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首届中国舞蹈节、首届马铃薯大会、世界烟草展、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东亚城市市长论坛、中国—东盟商务论坛、中国—南亚商务论坛等数百个国际性、全国性活动,极大地锤炼和提高了昆明举办大型展会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举(承)办各级各类大型展会的专门人才,也更增添了举办展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特别是2005年7月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六国首脑及亚行行长聚首昆明,这是云南历史上最高规模的一次盛会,我们交出了合格的答卷。2013年的举办的首届南博会暨21届昆交会,来宾规格高、规模大,但是各项外经贸成交额累计174.66亿美元,同比增长116.5%;展会期间,共有220家中外新闻媒体的885名记者参加报道,创造了继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后云南大型活动采访报道人数的新高,充分展示了云南办展办会的高水平。

  (七)形成了一批区域和地方特色的品牌展会

  除去每年流动到昆举办的国际展会和全国性展会外,通过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云南的会展市场培养壮大形成了如南博会暨昆交会、昆明国际旅游文化节、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昆明房地产交易会、昆明汽车文化节、云南医疗器械博览会、昆明国际花卉展等一批自主创新的知名展会,为云南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发展空间。

  四、云南会展经济发展相关建议

  为使云南会展经济实现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会展行业制度环境的建设

  加强全省展览工作的综合规划,夯实南亚博览会的举办基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贸易投资和对外开放,培植面向南亚的会展城市。商务、旅游、工商、税务、物价、建设、海关等有关部门树立会展经济观念,充分认识会展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目标和措施。精心策划每届展会主题,给予展会准确的行业定位,使该展会从众多同题材展会中脱颖而出无疑又成为塑造品牌展会的核心工作。德国展会从消费品展到工业展,从教育展到旅游展,无不注意确定鲜明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展会主题,给业内及观众以深刻的印象。

  (二)积极发展特色展会

  促进发展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和高品质化的特色展会,德国慕尼黑每年要举办40多个重要展览会,其中有一半以上是行业领导性展会,高档次的展会为慕尼黑赢得了大批参展商。再如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就是以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为基础举办的,在瑞士和西欧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全球一半以上的圣诞礼品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云南具有普洱茶、文山三七、花卉等特色产品,积极推动其品牌建设及参展水平,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

  (三)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交易场馆建设

  基础设施是展览业的各项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条件,展览会选址倾向于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或地区。德国堪称世界展览强国,其展览场馆的建设规模居世界前列。德国最大的汉诺威展览中心,室内展览面积49.7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5.8万平方米。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州展馆)室内展览面积约13万平方米,室外展场面积2.2万平方米。而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室内展览面积只有1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余万平米,展场面积达7万平方米。云南与会展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相比,在交通、物流、通讯、宾馆等方面也有较大差距。要抓住桥头堡建设的机遇,积极实施项目带动;要注意搞好相应的环境建设,努力改善交通、商贸、旅游、金融以及商检、海关等配套设施。

  (四)整合会展资源,形成以中国南亚博览会为龙头的“大会展”格局

  “大会展”就是在商务会展的基础上,整合优势会展资源,形成“商务会展+政府沟通+公关传播+营销成交”的模式,使展会所属行业增值链上的所有相关者参与交流,互动合作,共享资源,最终促使会展业“以展促贸,以展引资,以展会友,以展兴省,以展扬名”,从而推动各行业共同发展。新形势下,与南亚各国的合作范围将向更广阔领域拓展,力争将南博会办成中国与南亚国家间的商品交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合作的窗口及平台,成为南亚国家商品走向中国,中国商品走向南亚乃至环印度洋国家和地区的特色精品展会。

  (五)更多地参与国际国内区域会展合作

  让云南的展会到其他展会上宣传,或与其他展会形成良好互动关系,或相互参展靠。区位优势对会展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瑞士把钟表珠宝展设在位于莱茵河畔,瑞士、法国和德国三国交界处的巴塞尔。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在南博会暨昆交会带动下,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昆河经济走廊、昆皎经济走廊、昆曼经济走廊、孟中缅印经济走廊、沿边经济带、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昆明-昭通-成渝、昆明-丽江-香格里拉-西藏昌都三个经济走廊纽等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把云南打造成为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

  (六)全面推动会展与内外贸交易共同发展

  会展业,尤其是国际性的会展活动,作为对外经贸交流合作的窗口、桥梁和纽带,可以有力地促进中外的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等。据统计,有“中国第一展”美誉的广交会,每年两届的出口成交额,相当于全国一般贸易出口额的1/3左右。截至2012年底,昆交会举办了20年,交易额成交增长了近4.6倍,带动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了12.7倍。着重在招商招展、广告宣传、大会论坛、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组织开展多层次贸易投资展洽活动,积极在境内举办或参加“南博会暨昆交会”、“酒博会”、“美食节”、广交会、京交会、东博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洽活动,积极宣传云南名优企业和优势特色产品,为扩大消费、深化经贸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发挥很好的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实现科学和谐跨越发展。

  (七)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大招展、出展组织力度

  出国参展、招展,是促进对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获得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推广展会,提高质量,建议增加高层互访活动。

  (八)加强会展业与旅游业、体育业的融合度

  旅游资源优势可以增强城市办展吸引力,同时通过会展活动的举办丰富和开拓旅游的业务范围,达沃斯、拉斯维加斯等著名会展城市都是凭借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起来。此外,香港以促进贸易投资吸引旅游为目的,大力发展会展业,成为世界著名的展览中心。云南有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资源,昆明建有多个国际一流的高尔夫球场和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政府在推进会展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协调管理,注重发挥综合优势,提高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前沿的聚集力和辐射力。会展部门和旅游部门、体育部门要充分协作,形成互动,组织开展联合营销,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和会展健身服务,增强综合竞争力。

  (九)实现发展方式由求数量到保质量的转变

  云南省具有发展会展产业的优良基础条件,得天独厚的气候、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较完善配套的会展硬件、便利的旅游交通网络和通讯设施、经验丰富的展会队伍等等,这些优势条件使我省会展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和地方特色的品牌展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0多亿元人民币,拉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省更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理清思路,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规范展会,力求实现会展业的发展方式由依靠展会数量扩张的粗放型方式向依靠会展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提高展会质量的集约型方式转变。

  (十)提高展会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提高展会业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基础。一是要在展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信息化基础建设,解决网络展会的安全保密、认证、支付等关键问题,维护网络展会的秩序。二是要切实提高展会业电子管理运营水平,建立包括专业观众数据库在内的展会资源数据库和展会信息收集、发布和统计平台,实现展会资源的充分共享。三是要加强电子商务应用,要充分借助互联网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优势,加强与中国-东盟商务门户网站及其他知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展会。四是鼓励一些信誉好、富有管理经验的展览馆或展览公司,开展网上展览业务。目前在国际上,网上展览成为展览业的新亮点,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举办永不落幕的网上交易会,实现网上常年招商、常年办会,使实物展览和网上展览、交易之间相互补充,提高云南在统筹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指导企业开拓市场的水平。五是打造“云南会展服务平台”,建立会展商品交易追溯体系,提升展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组展招商的科学规范和管理水平。开发建设功能齐全、信息量丰富的专业会展信息服务平台“云南会展业服务平台”,采取官助民办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各自优势,该平台可提供会展企业详细信息,及时、准确跟踪新闻动态,并为企业建立追溯机制及诚信档案,便于主管部门抓好各类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有效提升办会水平。

  (十一)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展会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拓展会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专业人才是影响会展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缺乏会展专业人才目前是制约云南会展经济发展的瓶颈。积极争取国家经费的支持和强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调动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以各种形式投资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树立会展经济观念为目标,鼓励高校与知名会展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加技能型人才,支持在资质认证培训、短期业务培训以及研究生教育等不同领域开展会展教育和人才培训工作。尽快出台《云南会展业行业规范》、《云南会展业行业服务标准化手册》等行业规范和标准,规范上岗人员的职业行为。

  参考文献

  [1]郑军健.做大会展业带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学术论坛,2011-09.

  [2]陈玲飞.产业转型条件下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对策[J].开放导报,2012-06.

  [3]胡骠译.云南旅游业产业升级路径——基于云南与海南旅游业对比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02.

  [4]高欣,大连会展业发展成功经验探析[J],商业研究,2010-05.

  作者简介:李恒杰(1985-),女,汉族,云南省商务研究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国内贸易及口岸研究。

  文/李恒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