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之我见

  • 来源:时代金融
  • 关键字: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企业
  • 发布时间:2014-06-23 16:26

  【摘要】财务报告作为财务工作的最终成果,对于报表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对于财务报告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财务报告从编制、分析、报送等环节的内部控制。

  【关键词】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 企业

  财务报告作为企业股东、债权人进行投资信贷的重要依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财务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途径。强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告质量,对于改进企业治理和经管管理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如何加强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一、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完整

  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核心,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通过明确岗位分工,设计财务报告编制的规范流程,加强全过程的审核审批,规定各岗位所承担的责任等各种手段,来确保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分析、利用输出全过程的质量,有效防范企业因不当编制与披露行为对财务报告产生的重大负面影响,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监管者等利益相关方及时得到有效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管理升级和市场效率的提高。

  (二)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助于防范和化解企业法律责任,确保财务报告合法合规

  依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必须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必须遵循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制度,企业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能够为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提供合理的保证,将财务报告错误表示和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风险降低到一个恰当的水平,有助于防范和化解企业及相关人员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加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助于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确保财务报告有效利用

  财务报告分析是以财务报告质量及其相关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可以保证相关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提高对财务报告信息的利用效率,有助于管理层正确评价过去的经营成果,衡量目前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管理层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挖掘潜力,改进经营管理水平,防范企业的财务与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得到贯彻执行,并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财务报表编制阶段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一)制订财务报告编制方案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在于:会计政策未能有效更新,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未经审批,导致会计政策使用不当,会计政策未能有效贯彻执行,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清,导致数据传递出现差错、遗漏、格式不一致等,各步骤时间安排不明确,导致整体编制进度延后,违反相关报送要求。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1.会计政策应符合国家有关会计法规和最新监管要求。企业应有专人关注与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变化以及监管机构的最新规定,及时对企业的内部会计规章和财务报告流程做出相应修改;2.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调整,无论是强制还是自愿,均需按照规定的权限与程序审批;3.企业应建立完备的信息沟通渠道,将内部会计规章制度与财务流程、会计科目表和相关文件及时有效的传达至有关人员,使其了解相关职责要求,掌握适当的会计知识、会计政策并加以执行。企业还应通过内部审计等方式,定期进行测试,保证会计政策有效执行,在不同部门、不同期间保证一致性。

  (二)确定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

  该环节的主要风险在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公允价值计量、收购兼并、资产减值等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不合理。导致会计信息扭曲,无法如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1.企业应对重大事项予以关注,通常包括以前年度审计调整以及相关事项对当前的影响,会计准则制度的变化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新增业务和其他新发生的事项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年度合并报告范围的变化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等。企业应建立重大事项的处理流程,报适当管理层批准后,予以执行;2.及时沟通需要专业判断的重大会计事项并确定相应的会计处理。企业应规定下属各部门及时将重大信息报告至同级会计部门。会计部门应分期研究、分析并与相关部门组织沟通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逐级报请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审批后下达各相关单位执行。

  (三)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企业应在编制财务报告前,组织财务和有关部门进行财产清查、减值测试和债权债务核实工作。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资产、负债账实不符。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负债,资产计价方法随意变更,提前、推迟甚至不确认资产、负债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1.确定具体可行的资产清查、负债核实计划。安排合理的时间和进度,配备足够的人员、确定实务盘点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同时做好业务准备工作;2.做好各项资产、负债的清查、核实工作,包括与银行核对对账单、盘点库存现金、核对票据、核查结算款项;核查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与挤压物质等;核查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3.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差异,应当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取得合法证据和按按照规定权限经审批,将清查核实的结果及其处理办法向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相应的机构报告,并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四)结账

  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前,应在日常定期核对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对账、调账、差错更正等错误。然后实施关章操作。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账务处理存在错误,导致账证、账账不符,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确认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费用、成本;结账的时间、程序不符合相关规定,关账后又随意打开已经关闭的会计期间等。本环节的主要应对措施有:(1)核对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2)检查相关账务处理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和企业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3)调整有关账项,合理确定本期应计的收入和费用。例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减值准备等。(4)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对于调整项目,需取得和保留审批文件,以保证调整有据可依。(5)不得为了赶制财务报告而提前结账,或把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延至下去登账,也不得先编制财务报告后结账,应在当前所有交易事项处理完毕后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实施关账和结账操作。

  三、财务报表对外报送阶段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一)财务报告对外提供前的审核

  财务报告对外提供前需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主要包括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并签名盖章,总会计师或者负责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审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合法合规性,并签名盖章;企业负责人审核财务报告的整体合法合规性,并签名盖章。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在财务报告对外提供前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核,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格式的合规性等审核不充分。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对措施有:1.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财务报告编制中的审批程序,由各级负责人逐级把关,对外出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格式的合规性等予以审核;2.企业应保留审核记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3.财务报告在对外提供前应当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并由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者财务负责人签名盖章。

  (二)财务报告对外报送前提供的审计

  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公司应将其编制的年度财务报告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对外报送,因此,相关企业应按规定在财务报告对外报送前,选择具有相关资格的事务所进行审计。笔者认为,该环节的主要风险是:财务报告对外报送前未经审计;审计机构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计机构与企业串通舞弊。针对上述风险,采取的相应措施包括:1.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选择符合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2.企业不得干扰审计人员的正常工作,并应对审计意见予以落实;3.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随财务报告一并提供。

  文/洪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