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修合一”的区域性教师研修文化的再造与衍生

  一个地区的优质教育源于优质的教师队伍,而优质教师队伍则与那里的教师研修水平密切相关。是否构建起区域性教师研修立交桥,是判断一个地区教师研修机构的首要标准。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着力研修文化再造,以研修文化力牵引教师培养力,以教师培养力提升教师教学力,以教师教学力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实力。学院以“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硬件”的办学理念,深化“共研?共生?共享”的教师研修文化,依托高校资源,建立“校地合作”的教师研修模式,构建“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名师工作室、特色岗位工作室--农村教师发展学校”三端教师研修机制,创生“课程--课堂--课题”的“三课”教师研修实践体系,实现“贤才--全才--专才”的“三才”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效能。其基本的运行轨迹是:“顶层设计-导理念,中端运行-促均衡,聚焦课堂-转行为”,实现教师质量的均衡促进课堂质量的均衡,课堂质量的均衡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

  1 分离到整合:研修合一

  1.1 区域教师教育资源“三整合”

  无用争议,一个发达的区域基础教育群背后,肯定有一所研修品位很高的教师研修指导机构。北碚区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其实就是协调好了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业务指导部门作为教育高速行驶马车上的同轴双轮驱动效能,充分发挥区域性教师研修机构的教学指导中心、教育科研指导中心、教育评价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教育信息资料中心职能。北碚区于2004年就实现了教师研修机构职能的实质整合,历经了“教师教育思想创院、教师教育文化建院、教师教育学术立院”发展阶段,教师教育的资源整合从“形合”走向了“神合”,构成了一幅“教学研究--教师研修--教育技术”“三整合”的教师教育生态图。

  1.2 教师教育校地合作“双牵动”

  高校教师教育研究成果需要在中小学实践中“落地开花结果”,中小学教师需要高校教师教育的思想引领和理论先导,推动高校教师教育创新,促进高校研究成果转化,为区域教育发展储备优质教师队伍,成为建设“校地合作”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内在需求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北碚区与西南大学一直开展着教育合作,在教师教育方面,坚持“分层培养--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提升北碚区中小学教师素养。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与西南大学合作研究“C-R”北碚教师教育模式,组建北碚区三级教师教育团队,西南大学学科课程专家和教育学专家形成一级导师团,一级导师团作用于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这个二级导师团,形成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级导师团将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作用于区名师工作室这个三级导师团,最终辐射至全区中小学教师。该项目以教师进修学院和名师工作室为轴心,通过三级教育导师团能量的聚合与辐射,着力培养北碚区中小学骨干教师。之后,又与西南大学组成北碚区“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立足于培养北碚教育的未来教育家和学科领军人物。北碚区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首批学员18人,经过三年的研修培训,产生了正高级教师3名,特级教师2名。

  2 教师研修内涵:“共研?共生?共享”

  在“共研?共生?共享”三位一体的研修文化内涵中,“共研”是研修主体与研修内核,它履行研修主体的使命与担当。“共生”是研修过程的动态文化,需要激荡教师的研修智慧。“共享”是研修目标的阶段文化,达成发展教师与成就学生的研修追求。

  以课例为载体,帮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发现问题,从而不断生成教育的智慧。近年来,我们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了”精品课例“打造活动,教师参与率达百分之七十以上,有近一百个课例获国家和市级奖励。

  以课题为引领,我们以”教师行动研修促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市级重点课题为总领,推动全区中小学教师在反思实践中研修,实现自我专业成长。作为统筹全区的总课题目前已衍生出13个子课题,范围覆盖全区中小幼近90%学校和100%的学科,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了”教研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工作化“的目的,真正实现了教师研修机构与学校、教师、学生的有效互动。

  以课堂为中心,关注教师教学实施的过程,积极倡导”引导并激发兴趣,倡导并促进互动;预设与生成并举,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课堂教学方法,认真落实”引发(引起学生关注)-呈现(预设内容展示)-接受(通过互动接纳)-内化(通过探究感悟)-外现(思考形成思想)“的教学思维程序。

  3 教师研修实践:三课行动

  3.1 把课程作为研修的起点

  在教师教育领域有一句经典性名言: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教师的硬功夫在课堂。关注教师课堂教学,抓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师教育的基本取向。但是,我们却不这样简单思考。教师教育的根本点确实在课堂教学,但是教师研修的起点却不应该是课堂本身,它应该是课堂的上位价值--课程。北碚区在规划实施教师培训时,把理解课程的教育原理价值作为起点,从课程原理本身和课程诸要素的关系来思考当前的教师教学能力与教育发展需求的矛盾,为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提供元动力,而不是单纯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技法的重复训练入手来思考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升。

  3.2 把课堂作为研修的生长点

  到课堂中去,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推进”案例剖析--问题生成--主题聚焦--行动跟进“的课例研修,是北碚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点,成为北碚区教师培训的常态。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实践跟进“的思变中,教师不断地养成”课标教材的理解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力、教学设计力、课堂教学力、教研科研力、教师反思力、教师学习力、教师文化拓展力、教研活动组织或参与力、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形成”十力统整“的教学元。

  3.3 把课题作为研修的发展点

  把问题当课题,以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是北碚区教师研修的持续发展点。北碚区的教育科研已经从普及阶段迈入了特色阶段,教育科研逐步实现了立足课程、服务课堂、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教师多元进步--学校特色发展“的价值属性,教师人人有基于教学基本问题的微型课题,学校个个有特色发展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区域有引领全局的重点项目,形成了一个以教育教学问题为中心的多链接教育科研图谱。

  4 教师研修运行:三端同步

  4.1 顶层设计:导理念

  与西南大学合作,共建”C-R“三级教育导师团队。”C“即聚合,”R“即辐射,该模式聚合了专家团队、进修学院、名师工作室的力量,辐射到北碚区域内学校,探索了菜单式、帮带式、联合式、跟踪式等多样化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新方式,着力培养北碚区中小学骨干教师。”C-R“北碚模式实施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出市级名师、研究员级教师、特级教师、市区级骨干教师等近100名,4名学员成长为北碚区”第二届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

  4.2 中端运行:促均衡

  在”C-R北碚模式“的引领下,北碚区探索出了”高端人才流动站--名师工作室、特色岗位工作室--农村教师发展学校“三位一体的研修机制。”站--室--校“三者各施其职,统筹协调,借助活动平台,带动和引领中小学教师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站“是指成立”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以此作为北碚教师发展的专业支撑中心;”室“是指十二个”名师工作室“,在”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的牵引下,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聚合效应;”校“是指在农村教师发展学校,是学院在城乡教育均衡实践中首创的教师研修共同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城乡教师共进。它着力调整教师研修资源均衡配置,以区域跨校联片校本行动研修为基本模式,探索一种”基于学校--立足课堂--源于问题“的”自主研究--团队互动---资源共享“的区域城乡统筹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模式。学院大力建设城乡学习共同体,把全区中、小学划分为了九片,以中小学九所优质学校作为牵头学校,学院的研修员作为片区联络人,参与片区活动的策划、指导、实施:主题研讨、同课异构、送课下乡、迎课进校、专家报告……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搭建了校际之间的交流平台,使区内优质资源得到共享,乡镇教师从城区教师身上学到了比较前沿的教学理念,而城区教师从乡镇教师身上学到了他们扎根山区,可贵的敬业精神。农村发展学校的建构,片区研修的实施,实现了优质资源利用最大化,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通过三级联动教师发展机制的构建,将教师发展工作重心下移到教育的真正发生地--学校,聚焦到课堂,落实到教师。三级中的各环节都围绕其终端--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展开充分互动,呈现出空前的生命活力。

  4.3 聚焦课堂:转行为

  课程改革最终将发生在课堂上。学院人始终坚守”心系教育、情系教师、力系课堂“的研修准则,聚集课堂教学改进,聚焦课堂教学质量,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课例研修活动,在”三点“上下功夫。找准生长点--研究问题,确立主题。学院大力倡导小而实的问题研究,实行研修员”3+2“工作制,要求研修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调研,发现教学真问题;找准发展点--研究课标,把握方向。学院组织全员教研读课标和教材,把握课程的基本价值,寻求教育的本原意义;找准成功点--研究课堂,提升质量。实施行动跟进,开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观课、议课“六项研修活动,成为北碚区中小学教学研修的基本动作,使教师哺育着来自实践智慧的养料。学院大力推进基于课堂教学观察的课例研修,探讨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难点,学习与交流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展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正是课例研修的过程,使一大批教师获得了快速的成长,使得区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北碚优质教育高地的示范性辐射效力正在拓展。

  区域教育的优质发展,需要我们形成教育研修文化的自觉与自省,通过研修文化的衍生,培训优秀教师、培养特色课堂、培育优质学生,为区域教育发展培植核心资源,实现教师研修机构的使命与担当。

  杨旭 邓志勇 黄吉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