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课堂之片断作文教学

  【摘要】所谓“高效作文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写作能力,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初中作文高效课堂呢?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就地取材,续写课文,二是注重细节,合理创作,三是师生共同创作,激发热情。

  【关键词】就地取材;注重细节;师生共同创作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提高,其实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否提高。然而从教十年来,在教学中,觉得最难的,也是作文教学,这似乎不是单凭老师教就可以提高的。曾几何时,苦苦思索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但是无论老师怎样介绍写作的技巧,都如海市蜃楼一般,虚无缥缈,达不到目的。我渐渐改变了作文教学的方式,从片断作文入手,也初略感受到了作文教学的乐趣。

  1 “就地取材”,续写课文。在一次外出学习的过程中,一位老师的做法给我许多启示。记得当时展示的是《社戏》一课,老师在分析偷豆的环节时,抓住人物语言,仔细地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品味文章的语言,让学生透过文字,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在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老师让学生动笔,续写煮豆的过程。此处才是学生个性真正得以展现的环节。学生们从各个角度,有的着力于人物的语言,神态;有的增添了优美的环境描写;有的想象了惊险的“失火”场面。而且此时老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创作做指导。整个课堂笼罩在童年的欢乐气氛中。我心灵为之一颤,我们的教材就是最好的作文教学素材,为什么我平日还要苦苦去寻找作文题目,范文来教学呢?而且一周就一两节课,根本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于是,在后来的语文教学中,我开始渗透作文教学。在《夸父逐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扩写了夸父“道渴而死”前的场面。在《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教学中,注重抓住了一个“怒”字,让学生极尽描写共工之“怒”。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神话的想象、联想以及夸张手法的运用。刻画人物的方法也得以加强。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

  教学中有了新的尝试,从学生反应看,似乎也小有成效,课堂的知识似乎也更落到实处,一改过去仅有小组讨论,读写分开的教学模式。本以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哪知“一山放过一山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时候学生写得不够合理,或者深度不够,可是我的引导,不能准确的让学生理解。

  2 注重细节,深刻的领悟文本的真意,合理的创作。在作文教学中,深刻的理解文本,才可能有精彩的创作,而此时老师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有此感悟源于在一次片区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中,我上了一堂课,至今仍记忆犹新。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抓住了孔乙己的“手”,从手的动作,看出了人物的命运。一个“走”字,道出了孔乙己命运的变化,最终悲惨的结局。手本不用以走,可是孔乙己打折了腿,又不肯失掉读书人的尊严。其迂腐可笑的形象跃然纸上,凄楚悲惨的命运感慨于心,终将走向死亡的命运不可改变。老师在深刻分析了人物后,让学生在一下三个地方,任选一处,对孔乙己的“手”进行描写:1.“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2.“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3.“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学生们认真地创作,有的同学形容那是一双“枯黄粗糙的手”。老师引导大家分析,孔乙己以读书人自居,以替人抄书为业,何以会如此,学生渐渐明白,那应该是双白皙而细长的手。有的学生写道,“见我毫不热心,孔乙己便再用指甲蘸了酒,在柜台上写‘咸亨酒店’几个字”。我想从小伙计不热心的原因入手,让学生理解,即使写了“咸亨酒店”几个字,小伙计依然会不屑一顾。所以这个情节也不太合理。有一个学生生动地描写了那群孩子走后,“孔乙己伸开手掌,将一把豆子全吞了下去”。我当时还觉得挺有意思,描写得也很细致,但是黄老师讲道:“孔乙己并不阔绰,要一碟茴香豆也并不容易。给孩子们时也是一人一颗。怎会将一把豆子全吞下去?况且那群孩子已经走了。”细细想来,的确如此。到此,我也反思了自己,终于明白:在评价学生的作品的过程中,非一个“好”字就行,要敢于指出学生的不足,并且及时指出问题的所在,学生才能及时调转船头,回归正途。最后,黄老师带领学生们共同续写了小说的结尾,讨论了孔乙己死亡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形,尤其突出手的动作。紧接着,老师做了示范:“一个寒风凛冽的晚上,在荒野的一座破庙中,孔乙己死了,身体蜷缩着,像一个大大的问号。他的一只手紧紧的抓着一本破书(好像是《中庸》),另一只手抓着一只破碗。”

  3 师生共同创作,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课后,我在进行片断作文教学中,更注重对文本的挖掘,同时也注重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在讲解《真正的英雄》一文中,我让学生从七名宇航员中,任选一名,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想象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的话语。可以从对国家、对亲人、对自己的角度。描绘他们最后一刻的眼神。进而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4 注重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记叙文的教学中,大多都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述上尽量生动而合乎情理就行。但在古诗的教学中,我还注重学生在表达的时候的句式,强调应符合文言文的特点。例如在《春望》的教学中,以前我只是让学生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学期,我尝试让学生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所“望”之景,可写景、写人,也可增添当时内心的感受,适当的抒情议论。结果很多学生采用了长短句结合的句式,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战乱的情景。虽然有的语言还显得比较生硬,但是学生能尝试不同的写作方式也是很好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渐渐地感受到,应该更好的利用教材,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感受这些“文学巨匠”们深厚的文学功底,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感悟力,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田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