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技巧

  【摘要】掌握古代诗歌鉴赏题解题基本内涵。初步领会古代诗歌鉴赏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解题方法 解题技巧 标题 意象 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在高考中历来是失分较多的一种题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或不注意审题,答非所问;或不懂解题技巧,信笔所至;或用语不规范,泛泛而谈却不着边际……如何提高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方法可能很多,我想仅从标题、意象、术语三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审视标题,推敲诗歌意旨

  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有不少诗歌考题的设置,是和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据此可大致推断出作品的范畴和作者的写作用意。下面试从几个方面作一分析。

  1.1 怀古诗,凡标题中点出古迹或在古迹(或古人)前冠以“怀古”、“咏怀”或“咏”等字眼的,多为此类。这类诗歌或表示像古代英雄那样建功立业之志,抒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发昔盛今衰之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或批判,多借古讽今。如陶渊明的《咏荆轲》、杜甫的《咏怀古迹》、杜牧的《赤壁》、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等。

  1.2 咏物诗,多以某一物象为题或在物象前冠之以“咏”或“题”。此类诗歌的特点是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因此对咏物诗的分析,要注意物我合一的分析和理解,比较出物和我的相同点。这类诗歌比较典型的如贺知章的《咏柳》、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黄巢的《题菊花》。

  1.3 山水田园诗,多以田园风景入题。这类诗歌的特点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或绘山川美景,抒发喜爱之情,表达不同流俗之志;或写田园生活,寄寓闲适情调,表现朴素的人情美。代表性的诗篇有李白的《望天门山》、王维的《山居秋暝》以及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1.4 送别诗,标题中多有“送”或“别”等标志。这类诗歌或发抒“黯然消魂”的依恋与伤感,基调多低沉哀惋;或寄托诚挚的安慰与祝愿,感情多旷达刚健。前者如2001年高考所选诗歌《赋得暮雨送李胄》以及大家所熟知的《送元二使安西》,后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高适的《别董大》。

  1.5 边塞诗,题目中多出现“塞”、“塞上”“塞下”“出塞”、“征”“征人”“军”“从军”等字眼,另外,唐代诗人还常用《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乐府旧题创作诗歌,内容也多反映边塞生活。这类诗歌多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或壮志未酬的郁闷,如杨炯的《从军行》、王昌龄的《出塞》;也有抒发征人远戍的感慨(或思乡,或责怨)的,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李益的《从军北征》。

  1.6 行旅诗,从《旅夜抒怀》(杜甫)、《商山早行》(温庭筠)、《宿建德江》(孟浩然)等标题不难得到相关的语言暗示。这类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1.7 有些诗歌的语言含蓄蕴藉,仅从诗歌内容表面很难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只待读了诗题,方觉茅塞顿开。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初读内容,觉得像写景抒情,结合标题去玩味,才知此诗实是一首富含理趣的哲理诗;

  1.8 有的诗歌标题除了能点明作品的内容范畴,还能从中察知作品的情感主旨。如诗题中的“怨、愤、哀、哭、喜、思、忆、赠、答、别”等字眼,实乃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暗示作用。如《征人怨》、《书愤》、《静夜思》、《哭晁卿衡》、《春夜喜雨》等,观其标题,便不难推知其情感和内容。

  2 捕捉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感情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因此领会诗歌意境必须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开联想,进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个意象,人们便会想到它要传达什么情感,表达什么主旨。

  2.1 柳就是经常入诗的一个特殊意象,因“柳”、“留”谐音,古人就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进入诗中多用以抒发惜别留恋之情,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柳永的《雨霖铃》即是此类。后来此意象又引申出思乡怀远的意味,《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指的就是后者。

  2.2 “月”、“霜”等意象多与思乡、怀人有关,前者如李白的《静夜思》、《峨眉山月歌》,后者如杜甫的《月夜》、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2.3 松、竹、梅、菊、荷、兰、橘等意象多与人的品行志节有关,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林逋的《山园小梅》都以梅花的形象来寄予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傲岸节操;唐黄巢的两首咏菊诗(《题菊花》《菊》)则以菊喻志,借菊花这一意象,象征诗人的不屈斗志和必胜信念。

  2.4 流水、落花、梧桐、老树、残月、夕阳(或曰落日、落照、夕照、残照)等意象多抒发凄凉伤感之情:或发感时伤世之叹,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或抒孤寂落寞之感,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寄羁旅思乡之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人通过“枯藤”、“老树”等一组看似各自孤立的意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成功的再现了一位漂泊异乡的天涯游子暗淡的心绪与浓郁的乡愁。

  2.5 大漠(翰海)、孤烟、黄沙、长河(黄河)、燕山(或黑山)、孤城、玉关(玉门关)、楼兰、羌笛(羌管)、鼓角、羽檄、吴钩、刁斗、金柝等意象多出现在边塞诗中:或赞边关将士杀敌卫国的爱国情怀,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或批朝廷不关心边关戍卒的冷漠,表对守关将士的同情,如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或抒壮志未酬、久戍思乡的感慨,如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2.6 鸿雁、杜鹃(子规)、鹧鸪等意象多与思乡怀人有关。因杜鹃的叫声听来像是“不如归去”,故古人常用以寄思乡之情,如秦观的《踏莎行》。鹧鸪也可传羁旅乡愁则是因古载“其志怀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而鸿雁南北去来,流移不定,故常入诗作征人游子的象征。

  2.7 蝉,因古人认为蝉只“饮露而不食”,而把它当作清高纯洁的象征,所以很多诗人以它入诗,并以此自况,来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骆宾王、李商隐、虞世南等诗人都曾以蝉名篇,2000年春季高考就曾以虞世南的《蝉》来命题,倘考生知道“蝉”这一意象在古诗中的常见含义,解答该题可能就容易多了。

  另外,古人还常在诗中以“荆钗布裙”指妇女俭朴装束,“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幻无常,“孤蓬”喻天涯游子,“哀鸿”喻失所灾民,“巴人之曲(巴歌、巴唱)”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辞),“莼羹鲈脍”泛指家乡风味,以“双鲤”“尺素”代书信,用“红豆”、“红叶”称信物,“天狼”代敌寇,“细柳”代军营,“簪缨”代显贵,“南冠”代囚徒,“婵娟”代明月,“绿蚁”代美酒。

  找到了意象与诗歌意境及主旨的关联,等于掌握了打开理解鉴赏诗歌大门的一把钥匙。当然,由于诗人人生经历及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这就决定了诗人借助意象所传达的情感的多义性,同一个意象在不同诗人的作品中传达的情感可能会大相径庭,甚至同一个意象在同一个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感情也可能迥然不同。我们切不可形成思维定势,而应因诗而论,随机应变。

  以上二步,仅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几个环节而已,但是如能做到以上三步,对初步鉴赏诗歌的同学应该会有所帮助的。当然,要提高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最主要的还是立足全篇,根据题干要求,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到作品的内容意境,学会全面品味;同时,还要注意广泛阅读,反复历练。只有这样,诗歌鉴赏的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张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