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要东施效颦吗——有感于课改

  【摘要】目前的教育存在形式主义,某个学校搞出了先进的教学模式,那么其他学校也一定要前去取经,把这个模式学习效仿下来,然后全校推广,其它学校再去效仿!教育教学是不能东施效颦的!我们提倡的是学习与借鉴,反对一切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与盲目的学习!任何的方法都不能生搬硬套,都要从实际出发,都要符合教育的现状,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不顾一切的照搬。

  目前的教育也像赶流行一样,这个学校在学这个模式,那个学校在学那个模式。委派唐僧四处取经,你去这里,我就去那里,这个学校与那个学校一定要PK一下,一定要搞出个不一样的模式,然后全校推广,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显示自己的实力。

  于是接下来,大家就要去效仿!要和他的模式一样,难道教学也要东施效颦?我不反对学习与借鉴,但我反对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与盲目的学习!任何的方法都不能生搬硬套,都要从实际出发,都要符合教育的现状,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不顾一切的照搬。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方法,这是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应该说都有其合理的、独特的一面!我们需要的是不断地充实、完善,使之科学化,而不是改变它!也改变不了。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也有它的局限性,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方法。唯一的方法就是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方法,学生接受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教语文的老师是一位刚从四川调来的老师,四十岁左右,我们很喜欢他的教学方法,有时候听他讲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记得其中有一篇柳永的《雨霖铃》,那时听的是如痴如醉,竟然忘记是在课堂了。虽然那时正值青春年少,可是在老师的讲解下竟与诗人产生了共鸣: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老师在讲这首诗时并没有用现在的什么先进方法,而是以老师赏析学生听讲为主,但是效果很好,至今还记忆犹新。我想老师在教学诗歌一类的文章时,之所以采用这个的方法是因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很有限,学生们需要老师的讲解与指导。就像百家讲坛,不都是老师在讲解吗?不同类型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来演绎,这样每一篇不是都很精彩吗?那时候我完全是被老师的知识所征服,为他的文化魅力所感染,所以我现在的教学风格有时也是沿袭了老师的一些方法。所以说,用什么样的教法完全取决于你要学习的内容,取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永远不变的模式!

  所以说你要问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好?我要说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是最好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不是以前的教法都是不合时宜的,也不是正在推广的就是最适合的,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研究学生,充实自己,找到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教独特的学生。正所谓教无定法!

  还是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总是喜欢让学生上黑板做题,然后再来讲解,新的知识就是在这些旧知识中得来的,作正确的学生很有成就感,没上去做的同学,在对比中知道了自己的方法的优劣,每道题我们都能得到几种解题方法,而且是自己得出的结论!新知识是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的。那是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可是仔细想想与现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不谋而合!由此可见,一些方法,不是什么独创,都是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你也不能总是说以前的方法如何如何的不合理。

  东施效颦,盲目效仿,最终的结果是令人作呕,就像邯郸学步,最后竟然不会走路了!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艺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纳适合自己的方法,研究教材,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收放自由,该放手时放手,该收口时收口,究竟是如何收放,要依据文本,依据学生实际,不要固定化,模式化!这才是百花齐放的教学!!再也不要搞什么推广模式了!

  杨明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