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 

  【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常把阅读与写作看做是关联不大的两大教学板块。这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从三年级起就应重视读写结合的训练,努力克服作文教学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有计划地进行系列训练,坚持以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 ,读写结合。

  【关键词】阅读 写作 结合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读写结合的指导方法也很多,现列举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词汇

  (二)想象补白--加深教材感悟

  (三)延伸情节--续写出生命精彩

  (四)角色转化--培养语境意识

  (五)读中仿写--吸纳表达方式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常把阅读与写作看做是关联不大的两大教学板块。具体表现为:把授课按类型分为阅读课与写作课,并且分开教学,使之成为两个毫不相关的个体,这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两者的联系加以充分重视。教师应转变观念,从根本上意识到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美国韦斯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下列结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学会写作,其效果与通过写作练习大体相同。”以阅读来促进写作,从而实现两者的共同提高是有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的。因此 ,从三年级起就应重视读写结合的训练 ,努力克服作文教学的无序性和随意性,有计划地进行系列训练,坚持以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读写结合.

  1 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话道破了读与写的紧密联系。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显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

  2.1 分解性原则。

  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应根据一单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重点,确定读写结合的阶段目标,渗透某个要点和某种写作技能。当学生掌握了这一阶段的目标之后,再确定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

  2.2 练习性原则

  读写结合单凭讲解是不能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常随文小练笔,将“读中学写”落到实处。

  此外,还有形式多样化的原则、迁移性原则等等。

  3 实施“读写结合”的基本方法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读写结合的指导方法也很多,现列举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3.1 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词汇.

  很多孩子感到作文难写,并不是方法问题,而是“腹内空空,无从下笔”。写作是一种创造,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是“从有到新”复杂的加工的过程。人类获得的信息量越多,创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只有让学生们在读书中积累一定的语言和写作方法,才能让写作成为“有源之水”,自然喷涌而出。

  3.1.1 积累优美的词、句.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3.1.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大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

  以读为本,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这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入手了。在学校里,我首先创设读书的氛围。教室里摆设书柜,一排排整齐、漂亮的书看上去令人赏心悦目,墙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言,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开辟“读书角”、“知识小博士”等园地,

  3.1.3 为了让学生把话说好,我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读书如果像“行云流水”般地读,印象也就不深刻了,所以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精美的本,把每天读书中遇到的好词、佳句、优美的段落都记下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3.2 想象补白--加深教材感悟

  我们的教材中留有许多空白,这些空白既可以是内容的深化,也可以是内容的新解;既可以是情节的衔接发展,也可以是情节的转折变化。这些空白之处为学生留下了极大的空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补白”,这种“补白”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学生对语言材料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将作者有意无意忽略的部分通过学生的再造想象弥补起来,使之具体、深刻。

  3.3 延伸情节--续写出生命精彩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此时此刻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颇有益处。

  如《半截蜡烛》一文最后一句写道:“刚到楼梯口,蜡烛熄灭了。”这是一个比较含蓄的结尾,我在上课时就利用这个空白,让学生想象蜡烛熄灭后的情景,并以“蜡烛熄灭后……”为题,让学生练笔。

  3.4 角色转化--培养语境意识

  我在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时,根据文章中“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样一个结尾,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吴王这一角色,想象吴王第二天在朝堂上该如何向大臣们解释。这一次练笔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充分进入角色去感受、体验、大胆想象,还必须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完成这次言语交际。这样,学生在明确了写作意图、写作对象、写作主体角色、交际关系、写作处境等语境因素后,能很快地转化角色,写出了预期的效果,实际上也达成了复述课文这一目标。这种练笔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在语境中的对象意识、处境意识和角色意识。

  3.5 读中仿写--吸纳表达方式

  “读文”是为了积累、吸收,“写文”是为了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从“读文”中吸收的思想观点、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借鉴运用到“写文”中去,实现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

  拓展练习。根据不同文章的不同特点,适时适当地进行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后,就适合拓展练习。如: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四年级上册《中彩那天》,写到了库伯先生派人把汽车开走了,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全家人的表现,把想到的写下来。这样的练习,既训练学生以人物言行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技巧,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样的拓展练习文本还有较多,如:《走遍天下书为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都可以安排学生尝试练习。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总之,阅读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目的就是要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高度的统一。因此,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捷径。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风光无限”的成功喜悦。

  杜海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