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注重审美教育

  【关键词】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审美教育

  当前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方面,要求感受语言之美,逐步获得对文学作品的正确的欣赏和熏陶;在写作方面,要求感情真挚,努力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些内容本身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审美渗透新的语文课程目标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肯定了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时肩负着审美教育的特殊使命。

  1 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审美意识

  语文课所选文章大多称为“美文”,所反映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都是审美教育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运用艺术化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审美情绪,去感知、想象、领悟、思考,形成强烈的审美意识。在审美意识中体会字、词、句、的语言美,体验典型人物所展示的形象美,体验曲折变化的情节和谋篇布局所展示的结构美,最后要从整体上体验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美--表现人类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探索精神,在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生命意义思考中的人生价值观。

  1.1 在阅读训练中感受美:审美感受力是阅读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主观条件。因为阅读这种审美活动是以审美感受为基础的,并且审美感受贯穿于阅读过程始终。要感受美必须善于发现美,即表现为能够迅速地凭借自己的视听感官,特别敏锐地感受到审美对象的特征,并尽可能有自己的发现。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给人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

  1.2 在文本理解中探索美: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将理性因素溶入直觉之中进行形象思维,即教师对课文中的美作出相应的理性判断,让学生也融和着理性的判断尽情阅读,边感受边辨别,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感受、理解形象美的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反映的不仅是封建时代人民的痛苦生活,还曲折地反映了东晋末年动荡不安的是社会现实。它美学价值在于将个人的命运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把个人的愿望和时代悲剧相结合。引导学生这样理解诗的内容,就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在心灵受到震动的同时,正确理解诗人虚构“世外桃源”的意义所在。

  2 利用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句,字里行间渗透着情与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特有的语言艺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营造课堂情感氛围,特别在注重师生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中获得情与美的熏陶。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并透过课文的语言艺术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的形象美,结构美,思想美。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形成正确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对作品的内涵由感性理解加速升华为理性认识,并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人生价值观。如在教读都德的《最后一课》,引导学生从最后一课的氛围入手,环境描写等去理解作者以及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营造审美氛围,强化学生审美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语文课程内容的情景、意境逼真再现于学生面前,同时配以教师、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营造出似真似幻的审美氛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意识,激发起审美情感,形成一定的审美鉴赏力。

  4 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审美鉴赏力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的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不是被动的感受和理解,而是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用全身心去反复寻味的一种发现,一种带有创造性质的审美活动。如《变色龙》的喜剧冲突和讽刺效果,《使至塞上》波澜壮阔的壮美效果,《藤野先生》的崇高,都有不同的审美情趣,教师能恰当地给予传达和引导,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审美鉴赏力。

  在鉴赏课文时,课文的形式美和意象美对学生是一种美的刺激,能引起审美快感,获得精神愉悦。特别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感情脉络。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中,作者感情按开学典礼前、中、后三个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看爸爸的花零落想到爸爸的身体,懂得责任在身重大忽然间长大了,这就是作者感情的基本脉络,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一脉络,才能由表层进到深层的审美鉴赏。

  在欣赏“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还的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诗中所选取的意向和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才能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从而理解这首小令表达的情感。

  总之,学生学会了观察、联想、想象,就会把握住自然美、语言美、艺术美的奥秘,由感受与探索美,鉴赏与评价美,进而萌生出美的创造力。

  在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应结合美育自身特质,通过语文教学有意识渗透美育,用美感化人,用美塑造人,让生命之花在美的雨露滋润下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刘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