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品课堂教学实效的探索与实践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思品课,课堂教学
  • 发布时间:2014-06-26 15:38

  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思想品德课取得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学生道德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产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的主体实践。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全程、全方位参与到思品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真正被感染,以提升其品德素质,是我在教学中着力探索和实践的。 

  1 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增强教学实效

  在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应该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一种是学生被教师指挥牵制着活动,最终得到结论、得到道德认识;另一种是教师顺着学生思维,根据学生需求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主动讨论,自己探讨,得到结论、得到认识。前者的核心是教师怎样教,活动主体是教师;后者是学生怎样学,活动主体是学生,核心是如何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两者对比不难看出,前者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被动的得到道德认识;后一个过程是学生主动的领悟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情感。这两种教学过程哪一种更符合学生道德形成的发展规律呢?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为后者。这就要求思品课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领悟道德认识形成品德能力。由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思品课之学科特点及教材的构成与教育功能的特殊性,从如下两个方面创造性地灵活使用教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

  1.1 观点被主体接受后出示课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开课后直接出示课题,或直接板书课题开课。这样处理课题,实质上是告诉学生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你是必须接受的。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教学环节,但它对学生而言,接受观点是很被动的,是无情感而言的,是难以打动学生内心世界的,理不达则情不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把学生当成接受观点的容器。因此,在教学中,我不再机械的按照陈旧的教学模式,而是从让学生有效的感知出发实施教学。 

  如:教学《珍惜生命之源-水》一课,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水”的认识,回顾“水”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再通过多媒体图象资料展示,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修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并不丰富,水资源十分短缺。当学生对水资源与自己的生存连在一起,感到一种危机时,适时激发学生,做为一个地球人应该怎样对待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呢?此时,要珍惜、要保护、要节约已成共鸣,适时出示课题“珍惜生命之源--水”。学生对此观点的瞬间感觉将内化成道德认识,对继续探讨珍惜每一滴水,怎样保护水资源,怎样利用水资源的理解与接受便水到渠成了。 

  1.2 创造性使用教材,赋予课本以新意

  从思品课教材的编写来看,每一课书讲明一个道德观点,课文是阐述观点的凭借和依据。由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的学科性质、教育功能,在使用教材时,做了删减添加,展现形式也做了尝试。

  如:教学《主动做家务》一课。这是一篇明理性较强的课文,同时课文内容又很难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和共鸣,我便在处理课本前添加了一个学生事例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配有文字说明。其内容大致是,我校五年级一个叫付亮的同学,平时不愿做家务,有一段时间突然做家务特别积极,父母对孩子的变化觉得奇怪,同时也为儿子的“懂事”而高兴。过了一个月时间,父亲收到儿子的一封信:亲爱的爸爸,我干家务活一个月了,现在是经济社会,您应该付给我劳务费,现结账如下:扫地一天0.3元,洗碗筷每天0.5元,倒垃圾每天0.2元,买馒头每次……一个月共计31.70元整。父亲收到儿子的信后,也给儿子回了一封信:亲爱的儿子,现在你长大了,爸爸很高兴。回想起来,你妈妈十月怀胎孕育了你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为你付出了无私的劳动。小时候你身体很弱,爷爷每天到五里地外的奶牛场买鲜牛奶给你喝,奶奶整天抱着你哄着你变着花样给你弄好吃的……有一次你生病发烧,爸妈在医院里守着你两天两夜没合眼。算算看,从你生下来到今天你应该付给我们多少钱?一幅幅精美活泼的画面展示着故事内容,并配有老师动情的讲解,故事的情节吸引着学生,也打动了学生,这一典型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辨析,知道了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员,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让学生接受“主动做家务”的道德观点,便事半功倍。试想一下如果按传统教学模式使用教材,所占用的时间多,课堂教学气氛与教学效果也是不会尽如人意的。

  教学实践得出,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在使用教材时,将创造性与艺术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充满活力,获得教育实效。 

  2 以学生为主体,引其入境,自我体验

  鲁洁、王逢贤教授在《德育新论》一书中指出:“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型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可见,思品课堂教学,应拓宽学习的思维空间,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趋力,逐渐完成从情到理的深化。如:教学《团结力量大》一课,一开课,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每人桌上摆放着十根散放牙签和十根一捆的牙签,教师先让学生一根一根的折,谈谈感受,学生很不以为然地说:“很经松就折断了。”这时再让学生折那一捆的牙签,学生们折不断了。然后让学生讨论,一根牙签一折就断,10根牙签捆在一起为什么就折不断了呢?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这时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对“团结力量大的观点”也是信服的。 

  教学实践中,对一些适合学生亲身体验的教材,我运用体验感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量尝试,不仅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接受观点的实效性。 

  3 借助网络媒体辅助,让学生自主参与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内驱力,不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教育不可能成功;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养成不可能收到实效,情感与道德认识密不可分。心理学家研究表明,7-10岁的儿童,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抽象思维在逐渐形成之中,他们对外部事物以图象把握为主,容易被动感的画面、美妙的乐曲、生动的情境所吸引,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具体性和形象性。因此,校园网和网络教室的建立为思品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效支持。

  在《勇于创新》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创新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对人类社会文明做出的贡献,用网络媒体展示,既省时,又直观、高效。大屏幕上一幅色彩鲜艳、精美的地图,一条闪烁的线路连接着潍坊与北京。老师以从潍坊到北京的路程为例,用课件分别展示人步行和乘火车、乘飞机的图像及所需花费的时间,课件将抽象的概念表象化了,将创新事物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快捷与方便展露无疑。增强了明理和激情效果,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创新精神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与灵魂。 

  总之,思品课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要取得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必须明确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借助现代媒体辅助,创造性地运用教材,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这是思品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力保证。

  陈立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