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叶老的思想 使作文批改不再徒劳无功

  • 来源:中国双语教育
  • 关键字:语文,一线教师,作文批改
  •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6

  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一线教师,最另我苦恼的便是作文批改这一块了。面对堆积如山的作文本,每次我挑灯夜战第一时间批改出来,而学生呢?拿到作文后看一下分数,然后往抽屉里一塞拉到。别说老师的评语懒得看,就是圈出来的错别字都懒得改。对此,我也和同仁们交流过,大家普遍认为作文批改徒劳无功。怎样改变我们老师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局面,让作文批改能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已成了压在我心上的一块巨石。直到拜读了两本叶老的专著后,其中关于作文的意见和指导使我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明显的感觉到传统的“课前指导——学生写作——老师批改”三部曲作文教学的弊端。因为完整的作文能力既包括会写也包括会改,而传统教学把教师批改当做最后一个环节,使批语失去了指导作用。那么,怎样改变当下这种局面,使老师的批语成为学生二次作文的开端?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利用面批,促使学生主动思维

  叶老非常重视作文修改中的面批,甚至认为面批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他有过这样的陈述:“叫学生站在身边,与学生商量,共同商定该怎么改……这样学生的进步将月异而岁不同,那是必然的事。”他倡导在面批时,老师要与学生一起商量,并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想想我们平时给学生面批时,习惯于直接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改,这样做使老师变成了修改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老师的代言人,难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两者相比,显然前者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维。学生在经历了自主思考后,明白了为什么要改和怎样修改,之后才能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当然这种个别辅导式的面批法要花费教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很难普遍采用,它比较适用于对个别学困生的辅导上。

  二 多就少改,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叶老一贯主张批改作文要做到:“多就少改”。并曾予以详尽的指导:“其意义不谬误而尚有不完全之处者,不必为之增;字句已通顺而尚欠凝练高古者,不必为之改。意义不完,乃由于学生识力之未至。而非由于推理之谬误……”大致说来就是要批阅者尊重原作,如果学生的句子没有语病,只是不够完整;或是句子已经通顺,只是不够简洁,就不要轻易改动。假以时日,随着学生语言的不断积累,这些问题都会得以解决。通常我们在批阅作文时,往往想“一口吃个胖子”,一下子解决学生习作中的所有问题,这是不现实的,也将大大伤害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批改作文要遵循先易后难,先少后多的原则。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两个共性的实在问题。同时,由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批阅者也要做好分层指导、训练的准备。

  比如有的学生错字连篇,我就着重圈出他的错别字;有的习作详略不当,我就请他调整详略安排;还有的写作模式老套,我就让他多接触不同类型的文章……诸如此类,批阅者要结合学生习作的不同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其当时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如果教师采取正面的激励,调动学生热情的参与,那么可以促使其发挥出80~90%的能力,而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发挥出20~30%的能力。显然在作文指导中运用这种“情感效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此,叶老就曾经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因此,我们教者要摒弃“精批细改”的找错习惯,这样做的结果是打击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也让他们变得无所适从。我们要多运用正面的激励性的评价,使评语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让学生在作文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练笔的热情。

  三 互评互改,激励学生思维碰撞

  叶老曾经说过:“凡是能力,总是在实践中锻炼”。应用于作文修改中便是:“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对此,我也有很深刻的体会。作文讲评课我也上了不少,但总感觉收效甚微。甚至会出现点评过后,越改越糟的尴尬。现在想来,这种“一言堂”式的讲评,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难以达到老师预期的效果。我们可以借鉴叶老的方法,换个角度让学生充当修改作文的主角,利用他们这个年龄段喜欢给别人挑毛病的心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在互评互改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实现叶老所说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我的具体做法是事前把学生分为若干个4人小组,分配时要考虑男女生搭配以及作文水平优劣的搭配,每组选派一名组长作为组织者和中心发言人。每次讲评先由老师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主要缺点,然后发动学生献计献策,请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问题。在解决了普遍问题之后,请每个小组组内交流,相互提意见,在此期间老师要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个别存在的问题。最后请几个中心发言人做代表,谈谈他们小组对其中的某篇作文做了哪些改动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些改动。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明显感觉到学生改作文的热情高了很多,虽然有些同学提出的意见还很不成熟,有些难以落到实处。但是错别字以及详略的安排这些问题,同学们已经基本能做到自改了。我想只要踏踏实实的做下去,每次讲评集中解决一两个问题,那么假以时日,学生对于自己的习作就可以真正达到自改了。

  四 富有变化,发扬叶老作文批改观

  虽然叶老在文章中大力提倡面批(“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以及师生共批(“如以某一学生之文为材料,出于黑班,师生共改,而教师于此际起主导作用。”这两种形式。但他本人对于作文形式的多样化也做出了很深入的思考。在一封书信中他就曾提及“全班改、轮流改、重点改”等形式,并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富有改革精神,不断探索适合教学的新路子。在科技发达的当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在网上开博、写日志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编校报、投稿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写作、积极自改,从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做到既学习叶老的作文观,又能使之得到发扬与发展。

  叶老曾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们:“不要只顾学生的做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深知: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修改,不仅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平台,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今后作文教学中,我将积极借鉴叶老的教学智慧,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文章例话》,叶圣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3]《怎样写作》叶圣陶,中华书局,2007.

  于磊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