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 来源:中国双语教育
  • 关键字:集体性,体育教学,德育教育
  • 发布时间:2015-07-10 12:07

  【摘要】德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环。要使德育中作产生最佳效应,必须探索德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并举,努力发挥课堂教学的渠道作用,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下面,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乡镇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德育渗透

  曾记得我父母经常对我说:“智育不行是次品,体育不行是废品,德育不行是危险品”。因此,德育已成为每个学校教育的重点战略工程,尤其对农村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应该加强。由于受社会家庭的影响,信息、眼界的局限,特别是在河源这样的后发城市,比较落后的山区,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造成更多的留守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几乎是隔代教育,甚至为零。作为农村中学的一名体育教师,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培养责无旁贷。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要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严密课的组织教学,处理好突出事件,发挥集体力量等,而且还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体育教学之中。下面根据我几年的摸索浅谈粗浅个人体会。

  一 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集体性

  乡镇中学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他们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对违反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共产主义思想。

  二 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表现性

  中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体育教学内容多、广泛,在活动中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内在世界状态较易全部地体现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急躁、信心、坚定、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知难而退、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三 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竞争性

  为了完成课的任务,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充分体现出竞争性,它反映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如上球类课时,要求灵活果断,有整体配合意识,上耐久跑时要求坚强,有恒心,肯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要使他们在成绩面前胜不骄,败不妥,发扬坚忍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训练中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四 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规范性可以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活动的空间广阔,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必要的限制性,就难以控制教学全过程,如果堂常规、竞赛规则、规程等,用这些常规、规则作为教学、训练的规范,使课顺利进行,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多种规则,并且严格地执行,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训练中得到教育。

  五 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实践性

  体育学科区别其他学科最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学生必须使身体承受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在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技术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而教学训练中各个不同的环节必须有相应的各种意志品质的支配才能达到最后动作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自如化。作为体育教师应抓住体育运动竞技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实际,有目的地诱导学生用模范事迹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进行教育。

  六 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体育教学中,交往性表现较为突出,教学形式常采用的如集体练习、分组练习等,有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我们要求在教学训练中,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尊重对方,讲文明礼貌,虚心向对方学习,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相适应的上进、好学、友爱的观念,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思想水平进一步地得到发展和提高,交往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中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品位与意义,也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广大的乡镇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牢记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首要地位,抓住教学环节中的各种德育因素,言传身教,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实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合格人才。

  肖文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