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

  • 来源:中国双语教育
  • 关键字: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
  • 发布时间:2015-07-10 12:14

  【摘要】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的语文教学应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将立德树人的观念渗透其中,挖掘课本中思想道德的闪光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

  当前,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信息网络、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影响。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练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下面就我17年来的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 用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在学生的身上长期发生作用,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耳濡目染,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热爱学生、培养英才。

  2 全身心的投入、献身教育。

  3 奖惩分明、平等待人。

  4 和蔼可亲、微笑教学。

  5 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施于潜移默化中,让传统美德在语文课堂闪光,更让这种传统美德在学生身上发扬光大。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失信于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严于律已、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学生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自然就形成了。相应的学生对语文也产生兴趣。

  二 挖掘教材德育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1 利用教材释标题,陶冶爱国情感。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窥测文章中心内容的“窗户”。在语文教学中,紧扣文章题目,挖掘其中的蕴义,可以使学生在析题中明理,受到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如在讲《白杨礼赞》一课时,引导学生扣题思考:这一课仅仅是赞扬白杨树吗?它蕴含的深意是什么?从而使学生明白:本文通过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不仅赞美了白杨树,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白杨的礼赞,歌颂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敌后抗战的广大军民,赞颂了他们所体现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德。又如讲《回延安》一课时,引导学生扣题分析:这里诗人为什么用“回”而不用“到”、“去”?从而使学生体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的炽热情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 利用教材设境激情,热爱祖国河山。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深入其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意韵,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渗透德育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录音、录像、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教书育人。

  如在讲《三峡》一文时,先通过播放声情并茂的录音,让学生进入饶有情趣游览之中,然后拿出“长江三峡”的挂图,展示三峡胜景,再结合“长江三峡”的录像,引导学生目睹长江三峡的壮丽美景,从而在生动直观的形象中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 在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性格决定命运”,培养积极、和谐、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不畏艰险,勇于拼搏;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人,能够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人,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努力能创造奇迹;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会感恩,懂得感恩,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所有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从教材中挖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素材,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这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初中教材中就有许多关于感恩方面的文章。《背影》——刻画了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成就了一座平凡父爱的丰碑。作者当时家境惨淡、而父亲又丢了工作,只是买点橘子,加上父亲那肥胖的身材,通过月台的艰难可想而知。教学中播放买橘子的视频,让学生懂得父爱的深沉……《散步》写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亲情,学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羡慕,更有一些学生带回家和家人欣赏,说自己的家人更加可亲。

  有责任就会生爱心,就会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的一切,会心存感激,感激他人、社会、自然所给予的一切,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四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中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培养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道德观念淡薄、思想品质低劣,只讲交易、不讲友谊,只顾赚钱、不顾道义,只讲计较、不知友好,出现了一些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我们要采取正面引导、说服教育的方法,用书本上的先进人物和实例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端正的学习态度与爱科学、爱创造、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锻炼生存能力,不断完善自我。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的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

  [2]《教师职业道德》.新华出版社,2003.8.

  [3]《紧扣教材.渗透德育》魏俊尤.

  [4]《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孙春成,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梁金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