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有效学习

  • 来源:中国双语教育
  •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改革
  • 发布时间:2015-07-10 14:27

  【摘要】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有兴趣的学习知识,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学习

  可以这么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及操作。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把教学的过程仅视为教师的传递以及学生单纯地接受传统知识、经验。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单边的、注入式的活动,其工作就是按照书本、教参刻板地教学。多数教师认为能够实现的功能期待依次是:传递知识、对学生筛选和分层、促进同学交往和培养学生竞争能力。而其他功能期待在多数教师看来则不能确定能否实现或根本实现不了。

  一 创设有效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有效的数学情境应遵循目的性、趣味性、问题性、真实性、数学性和短、平、快的原则。情境的内容要与知识点相吻合,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适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情境.情境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活动情境、竞争情境等.当然,也可以对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更有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案例1:在教学“公约数、最大公约数”时,可以出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有一间厨房长36分米,宽12分米要铺地砖,请你帮忙想一想,需要选边长为几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才能铺得既整齐又快?学生情绪高昂,纷纷出谋划策,甲同学说:边长为1分米就可以.乙同学起来反驳说:不行,应该为2分米……其实1、2、3、6、12这些数都是36与12的公约数,而12则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这样的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乐于帮助教师去思考,沟通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

  二 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要学会学习,必须学会转变学习方式,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小学数学的学习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教师就必须要有指导学生的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新课伊始出示学习目标,强调学习重点和难点,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知道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做到有的放矢,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但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出示学习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一味追求难度。这样目标才能更具体、通俗易懂,口语化的语言提示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实效性。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是有效学习的保证,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如“计算”教学可以选择自主学习,“概念”教学可以选择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学可以选择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空间与图形”教学则以动手操作为主。高年级学生更多地选择以自主探究来促进合作交流的方式;低年级学生若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

  灵活调整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课堂教学如同“战场”,教师如同“指挥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战术”,否则学生容易转移注意力,并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学生能自学的内容一定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需合作时及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该动手操作的内容一定让学生动手,注重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该讲解时教师要适时精讲,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及时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以致用.教师要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及时总结学法,尤其总结学生解决各类数学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如何理解和分析问题,如何与同伴合作学习,如何自主探究问题等等.使学法指导贯穿于长期的课堂教学之中,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接收状态,教师更多是填鸭式教学,对于教材按部就班,只满足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学生能独立思考时间十分有限,他们往往老是被牵着鼻子走,缺乏了质疑和参与的机会.这一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停留于机械记忆阶段,对于学生终身的发展十分不利。为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样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最大程度地交给学生,使其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发挥,而教师则更多承担起组织、指导的责任,通过小学教师的点拨和指导,来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中,实现对掌握熟悉知识的有效提高。

  案例2: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圆的面积”的教学时,就首先带领学生对之前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复习一遍,让学生回顾一下一般的面积求法,之后再引入到圆的面积的教学中,通过分组的形式,来开展探究性教学.这样的课堂引导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有效的调动起来,主动地动脑,积极地思考,在集体的智慧下,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与动手操作下,完成了长方形与圆的转化,将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

  四 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运用课堂教学中.与传统的黑板和幻灯片相比,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字体标准,排版整齐,内容色彩丰富,图形、图片、动画、声音都可以出现在课件的演播中,不仅如此,还可以运用多种机动灵活的演播方式.无疑,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因此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案例3: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运用传统的“米尺”进行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1厘米”的长度,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短,教学效果会更直观,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会更感性。

  所以,我们在选用教学手段的时候,应注重一个“实”和一个“适”字.如果只是为了增添气氛、花样,就选用多媒体,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时甚至阻碍了他们的创造意识。

  参考上述内容,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出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体现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新课程提倡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策划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伙伴,课堂教学才能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为全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范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