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之我见

  • 来源:中国双语教育
  • 关键字:高效课堂,课前预习
  • 发布时间:2015-07-10 08:56

  为了适应新课改这一新形势,探讨我校的高效课堂的新做法,在2009年暑假校本培训中,我校邀请了几位知名的专家来做了关于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几位专家谈了他们学校的一些做法,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老师来说,非常有启发意义,比如,一位老师谈到他的学校的做法是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老师轮流每周出一节课,然后其他老师为其点评,而对学生的做法是让学生组成固定的学习小组,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待转化生,几名同学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我觉得这些做法都可以借鉴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同时,我又发现这些做法大都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这个环节,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认为预习也非常重要,也有必要加强研讨:如何让预习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增光,以前我也看过一些专门论述课前预习的文章,所以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下我是怎样巧用课前预习来提高我的课堂效率的,同时,我也希望本文能够为我校的高效课堂的构建增砖添瓦。

  在撰写本文之前,我首先查阅了何为高效课堂,最终我觉得只有以下这个解释比较合理:“教”是否有效、是否高效应主要透过“学”的效度来考量,而每一堂课“学”的有效和高效都应着眼于两种境界:一是“短效”,即课内即时可测的教学成效,可以理解为“三高”——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情态是积极、高涨的),学习的幸福度高(学习体验是真切、健康的),以认知为主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高(课堂学习活动讲求效率);二是“长效”,即以“短效”为基础的或者说是“短效”背后的、蜕去“短效”外壳之后的情理的积淀、方法的建构、素养的抬升,可以理解为“三化”——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化、过程与方法的体系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性化,这才是引导和支持学生自主而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看出:高效课堂是指老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高效,而且这个高效从时间上来说追求“长效”和“短效”两个高效,在老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的高效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高效,也就是说强调学生的自觉、主动的学习,同时在自觉、主动学习中获得幸福。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要积极寻求“引导和支持学生自主而持续发展”的方法,我认为预习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我是课前预习的受益者。工作之后,我也一直是课堂预习的实践者,我一直不断提醒我的学生课前一定要预习。但是,要让预习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培养,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最佳时间我觉得是高一刚入学,这个时候,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正是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跟踪指导,反复强调强化学生的这种意识,学生才能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首先我布置学生利用晚自习预习,同时,我还编制了预习学案,学案分成三部分: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体系、课堂练习三部分,让学生按照学案进行预习。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重难点和学习本课时应该达到的目标,以便在预习的时候有的放矢;基础知识体系就是为了让学生按照一定的体系去预习,以便形成自己的问题和认识,也就是预先通过预习已有的体系形成自己对本课的逻辑关系;课堂练习就是在预习完毕后,自己对自我进行测验,以验证自己是否达到预习目标。在学生完成预习学案后,再让学生把基础知识落实下来,在落实的过程中,把自己的难点和疑点提前标出来,等待课堂上解决,课堂上依然没有解决的,课下单独再找老师。

  同时,我也制定了详细的奖惩措施,如果在第二天的检查提问环节问题回答的比较好,就会奖励1颗星,一个星期集齐5颗星,就可以获得一个小礼物,问题回答的不好的就惩罚一个月亮图案,一个星期得到5个月亮图案的就要帮课代表收一个星期的作业,这大大提高了预习的目的性和效率。经过一个月的坚持,学生基本上熟悉了预习的一般程序,三个月后,学生对预习就习以为常了,在这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最难熬的是第二个月,有许多细致的工作需要做,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还有一些学习惰性比较大的同学在短时间内也养不成预习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的不断的跟进检查督促,等等问题,总之这个时候是最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时候,最难的时候,班里连续几天有十几个同学没有预习或者不会预习,需要我一个个的单独指导,几天谈话下来,我的嗓子红肿,说话打结,我自己都想,如果再有学生来找我单独指导,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我已经黔驴技穷了。不管怎么样,我和我的学生坚持了下来,现在我把这些经验总结如下:

  第一,老师一定要比学生有毅力,有耐心,要做到在学生已经放弃时,我们依然不放弃。

  第二,具体操作时,老师要不断检查、督促学生,不可放任自流,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那么我们所做的很多工作都将前功尽弃。

  第三,老师要给学生制作预习学案,让学生按照预习学案的内容进行预习,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预习的效率和针对性。

  第四,老师可通过课前检查、课中提问的形式,让提前预习的同学感受到预习的作用,激发他们坚持预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同学加入到预习的行列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第五,作为老师,我们也应该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吸取他们的好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所有课前工作都可以靠预习来解决,也并不是说有学生的自觉预习,老师就可以做甩手掌柜,其实老师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比如,备课,学生既然已经预习了,这说明学生对基本的问题已经基本清楚了,这就要求老师上课的时候着重突破学生的重难点问题,而准确把握学生的疑点难点就不是容易做到。同时,还要给学生做细致的指导工作,这些指导工作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的指导也需要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变而改变。希望课前预习能成为我们的历史高效课堂的画龙点睛之笔!

  孙彩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