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路径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浙江省,人口老龄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3-12 14:01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也成为我省甚至我国21世纪最突出的难题之一,给我省农村养老保障带来了严峻挑战。我省农村人口老龄化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具体生活问题,也关系到我省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老年保障体系成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基金项目:此文为2013民政厅ZMZC2013077在人口老龄背景下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养
老保障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旋律是人口老龄化,这是人类社会经过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的结果。《浙江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显示,浙江省老龄化人口总量将继续保持逐渐增长的状态。2011年60岁及以上老人约占总人口的17%,2020年上升到21%,2044年将达到41%。与此同时,随着城市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不断地向城镇迁移,农村的老龄人口会增加,老龄化问题会更加严峻。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在选择在农村养老的老年人口问题必将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
浙江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浙江省农村的老年人口增长较快,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65岁及以上的农村常住老年人口为254万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10.6%,到2012年达到了270万人,占12.5%,年均增长10.4‰,并且55~64岁人口占农村人口的11.2%,达到了241万,这些人口也将在5~10年后步入老龄人口行列。而同期农村常住人口则从2402万人下降到2166万人。
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城乡人口老龄化形势逆转。自90年代以来,农村人口老龄化明显快于城镇,城乡差距扩大。1990年浙江省农村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农村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城镇相应的比重为6.6%,两者仅相差0.3个百分点;2000年农村的比率为10.6%,城镇为7.2%,两者差距扩大到了3.4个百分点;到了2012年,农村的比率更是达到了12.5%,城镇为8.9%,差距进一步扩大到3.6个百分点。
浙江省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保障得到基本解决。五保供养是新中国第一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针对“五保”老人的供养主要有三种方式:自养、分散供养、集中供养,其中,将五保老人在敬老院等集中场地养老的集中供养应是最适合“五保”老人的养老方式,也是政府帮困救助的重要体现。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将城乡孤寡老人全面纳入集中供养。
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化并不能消除社会保障在农村和城市地区之间的差距,农村养老问题仍然依靠传统的养老模式,即家庭养老,以孩子们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生活护理和精神安慰。农村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家庭养老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家庭养老不仅可以提供养老的经济支持,更能满足老年人需要的道德情感。根据2012年在浙江省5‰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未工作的农村老年人口中,83.9%是由其他家庭成员的支持的,只有7.9%靠退役金、养老金养老,4.2%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
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对策
加强农村杜会养老保障的法制建设。虽然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已经有超过十年的努力探索我国基本法律的实践经验包括农村养老保障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在宪冯、劳动法。我们应该借鉴经验日本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法律法规,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措施法律,易于操作,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扶持力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根本问题是养老资源供给的问题。目前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主要取决于个人交费。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缺乏热情根本原因是是缺乏政府支持。社会养老是以社会为主体,社会大众接受的方式,而代表社会的领导者,管理者是政府。养老保险,普遍的做法是国家出大部门资金,小部分由个人承担。世界上,131个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至少129年全国城市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资金来源都是由政府或雇主提供。中国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比例是世界上相对比较低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37%,澳大利亚35%,中国只有10%左右。鉴于我国有限的政府金融资源,城乡差异较大,也可以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根据当地费用维持村民的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设计在城市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其他标准,应由政府和村民共同承担保险。只有这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菜可以实现其社会保险应该是“社会”和“福利”的功能,最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险。
积极推动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在外就业的务工人员已超过1.3亿人。农民工工作由于其流动性很大,不能确定未来的预期,加上享受缴纳养老保险的收益要在几十年后才能实现,所以他们参加养老保险的希望并不是很强。了解农民工的思想状况,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该有助于农民工的流动,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应关注社会保障和土地政策,将建立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和现有的土地政策结合起来考虑,引导农民工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养老保障体系。一旦农民工放弃农村土地使用权,可以直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直接将土地使用权折算成参保年数,直接进人农民工的个人账户。既增加了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鼓励农民工从传统的土地保障,平稳过渡到社会保障。这种制度加快了土地流转,防止土地分散,加快农民城市化的过程。
上半叶的21世纪,我们的国家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国正处于相对较弱的社会经济条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给社会保障制度给我国经济和社会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关键因素。在接下来的25年里,我们应该利用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倡个人储蓄养老金和完善城乡养老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完善我国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伊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