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银团贷款发展历程
-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国际市场,贷款,银团贷款,债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3-12 14:32
银团贷款大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国际银行业市场上起源的。欧洲美元的诞生和跨国银行市场的发展导致不同国家的放款者组合到一起以银团的形式共同发放大额度的贷款,首先是发放给政府,逐渐地扩大到公司信贷。银团贷款的基本技术首先是在国际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国际范围内相对国内范围内规制约束较少,发展速度更快。
银团贷款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
国际市场上银团贷款发放的首轮兴起
银团贷款市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规模是很小的。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后,油价飞涨,石油输出国获得的大量存款并将他们存放到跨国银行,通过银团贷款的方式发放给了非石油输出国的欠发达国家(也有称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银团贷款作为一种主权债务在这些国家中快速地发展起来。当时,特别活跃的借款者包括墨西哥、尼日利亚、委内瑞拉,接下来贷款扩展到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巴西智利和阿根廷。西欧的统治者也积极地加入贷款市场。在1982年墨西哥主权债务危机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银团形式的债务。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银团贷款广泛地用于外国资本向非洲、亚洲特别是拉美国家提供资金的通道。银团贷款可以当地不设机构的情况下获得新兴市场的份额,银团贷款从70年代的小数量到1982年发展到460亿美元,直接取代了双边贷款。
银团贷款市场转入低潮
银团贷款的发展在1982年开始转入低潮,首先墨西哥推迟他的主权债务的利息支付,接下来,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菲律宾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相继地,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南斯拉夫出现债务违约。到1982年底,40个主权国家没有了利息偿付能力,到1983年底,27个国家在考虑重组他们的贷款
银团贷款在1985年达到最低点90亿美元。在1987年花旗银行将他在新兴市场国家贷款份额的价值大幅度调低,许多美国银行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这些动作促使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的布雷迪发起的布雷迪计划。在布雷迪计划下,新兴市场国家的银团贷款放款者可以将它们的相应贷款额度兑换为布雷迪债券。这个重组的过程催生了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借款者向债券方式融资的一个转换,这些主权借款者利用在国际债券市场上新引入的浮动利率票据和利率掉期等新融资工具有效地屏蔽了利率风险,开辟了新的低成本融资通道,银团贷款业务出现了收缩。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银团市场上主权债务不再占优。
银团贷款在杠杆债务中的再度兴起
银团贷款市场的第二轮兴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由并购和杠杆收购活动等所推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日本、联邦德国等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逐步放松一些管制政策,美国国内的并购活动又变得频繁起来,许多大型企业抛售业绩不良部门,并通过并购活动向发展前景看好的领域拓展。业务多元化、规模特别庞大的企业不断增多。双方之间没有合作意向的强制收购以及用被收购企业的资产作为担保的杠杆收购等非常规交易增多。这些并购交易的完成都需要由数量庞大的资金做支持,并且要求资金的筹措速度要快捷,资金用途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保密,这类交易又有比较大的风险。双边贷款能筹措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少,公开市场的筹资速度慢并且资金用途需要公开,以及这两类筹资方式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不足,在这种背景下,银团贷款这种筹资方式就顺势成为一种可选方式。美国国内银团贷款市场爆炸式的发展为新型交易杠杆收购提供融资支持。为了更有效地推进银团贷款的发展,贷款银团交易过程在纽约货币中心的成员银行发展起来,他们建立贷款分配机制来安排、承销、向银团成员分销贷款。为杠杆收购提供融资支持的杠杆贷款表现出额度大、风险大的特点。
1989年,美国货币管理局、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高杠杆交易的指导意见,他导致了对银行持有高杠杆交易贷款限制。这一限制导致了单一银行在杠杆市场参与银团贷款业务总量上的限制和收缩,但同时为银团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银团贷款三度兴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供需两方面的原因促使银团贷款再度有了新的发展。
从银团贷款的供给方面来看,1990年至1991年的衰退触发了美国贷款市场的进一步变化。当信贷条件经历周期性的衰退,银行明确地收缩他们风险水平更高的杠杆市场,开始集中到投资级别的公司。同时,在债务危机中遭受大量损失的银行开始将在公司债券市场上发展起来的一些复杂工具运用银团贷款的发放管理中来。它们也开始使用更加广泛的使用限制性条款。在银行管理技能提高的同时,更多的数据可以用来评价贷款的绩效,特别是随着二级市场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新数据。一些新的风险工具诸如担保和非融资风险转移技术可以让银行在资产负债表上保留这些技术的同时将相关的信贷风险排出在外,这些新的风险管理技术的导致了更大范围的金融机构参与到银团贷款的发放上,包括一些不能在首发市场上加入银团放款队伍的金融机构。
在这段时间里,原来的银团贷款客户逐渐意识到银团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银团贷款似乎可以在经济衰退时期快速地筹集到额度比较大的资金。这项特点在便利公司的购并及其他策略性交易过程中的作用尤为明显。故此,一些高端公司借款者开始由原来的双边贷款向银团贷款转变,这样银团贷款的服务对象由杠杆收购市场逐渐地转移到投资级别的贷款市场。许多借款者认为银团贷款是在低价出售投行和其他金融服务。除新兴市场国家的借款者外,发达国家的公司越来越对银团贷款市场有兴趣,他们将银团贷款看作一个有用的有弹性的融资渠道,他可以快速安排和作为股票和债券等外援融资的补充。
银团贷款市场下一次非常重要的演变发生在1995年-1997年,这次,银团贷款转化为一项重要的资产类别。许多机构投资者,(诸如年金、互助基金、保险公司)开始将银团贷款视为一项债券等的重要替代投资对象。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踊跃地进入了银团市场。
作为这些发展的一个结果,银团贷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个强劲的发展,签发的新贷款在2003年达到1.6万亿,比1993年的3倍还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借款者一直活跃在银团市场上,在2003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借款者大约占到16%,剩下的部分接近于被美国和欧洲平分。银团贷款在日本所占的份额特别小,这和日本的主银行制度有不小的关系。银团贷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融资源,国际银团贷款市场在包括债券商业票据、和股票发行中的国际融资中占据三分之一。
尽管欧洲银团放款业务落后于美国,但欧洲已经成为银团贷款业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这与欧元的推出有很大的关系,它是在1999年以记账单位的方式推出,在2002年成为硬通货。到2000年,全球银团贷款业务的30%是由欧洲发起的,美国发起的大约占到55%。像美国一样,公司并购特别是电信行业的公司购并为欧洲银团放款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但是在银团贷款市场上,欧洲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步伐还没有跟上美国机构投资者,这也许部分地与欧洲的跨界问题有关,其中暗藏着缺乏统一化标准的问题。
全球银团贷款市场在2007年超过4.7万亿美元,相对于2006年增加了13%,相对于2005年增加了32%。其中最大的市场是美国,约是2.1万亿,超过2006年的20%。第二大市场是英国,3763亿美元。银团贷款的二手交易在美国也在快速发展中,2007年相对于2006年增长了大约92%。
在美国和欧洲占据了银团贷款市场很大比例的同时,拉美、非洲、中东和亚洲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也在不断地扩展中。其中,亚洲银团贷款市场在2006年为4700亿美元,、2007年为4965美元。
次贷危机期后的全球银团贷款市场
2007年后期开始的金融危机对银团贷款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
2009年,全球银行新提供的银团贷款1.6万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41%,经历了与2008年类似的下降。新放款达到10年最低,尽管在2003年到2007年间新放款翻了一倍。
在如此显著的下降中有两个原因比较突出:从2007年夏天开始,私人企业进行杠杆收购的需求显著下降,尽管银行准备就绪为大量的交易融资。随着在2008年晚些时候金融危机演化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需要银团贷款的工业化大公司和企业的信用评级状况恶化。此外再加上流动性和清偿力等问题使得银行不愿意放款,特别是不愿向大型公司放款。与由于债券股票增加所导致的贷款需求减少所呼应。
在银团结构方面也形成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在十年前书记行五个或超过五个的很少,现在占到市场的四分之一。首要原因在于银行希望有更多的银行的来从大额贷款中分担风险,他自己承担贷款中的更少份额。由两到四个银行牵头的贷款由危机前的一半降到了几乎不超过三分之一。银团贷款中只有一个书记行的份额很小(大约2.26亿美元)(2-4个书记行7.73亿美元)(13.8亿美元至少五个书记行),并且,这些单行担任书记行的银团贷款也是在2010前后由于市场风险的降低才出现的。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银团贷款市场也应该会重新兴起。但增长率还是会比较小,一方面因为,在许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产业投资性需求很有限。另一方面,银行的放款能力也受规制制度的约束比较紧。近些年来,银团放款已经演变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公司融资来源。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
赵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