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残疾儿童心理障碍干预及教育策略

  • 来源:今日健康
  • 关键字:残疾,心理,教育
  • 发布时间:2015-08-03 09:44

  【摘要】对于残疾儿童而言,因身体的缺陷,他们心理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往往人们对残疾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使得残疾儿童的各类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在对残疾儿童的心理障碍具体情况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教育策略,以期为有效解决残疾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残疾儿童 心理障碍 教育策略

  残疾儿童是一个特殊人群,因身体缺陷在成长中易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关注和积极解决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的热点[1]。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作为个体可适应自己的良好精神状态,可明确身心认知,能有效掌控自我情绪,对生活和未来抱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有理想和目标,能积极融入社会生活中[2]。及时发现和掌握残疾儿童心理障碍,实行科学干预和教育可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具体情况

  1.一般性心理障碍

  残疾儿童的一般性心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体现在:(1)自卑,残疾儿童在懂事后知道自己身体的残缺,往往感觉比其他人低一等,害怕和人交流,会觉得不公平而感到气愤、压抑等,缺乏信心,消极悲观,对生活和学习提不出兴趣,无法正视自身的情况。(2)偏执,一些残疾儿童往往很感性去认知和判断外界事物。(3)孤独,对未来的生活毫无信心,不愿意和外界交往,存在离群情况,只愿意和一样残疾的儿童交流。另外,还存在过于依赖、胆小、任性、易怒等情况。

  2.特殊性心理障碍

  在青春期阶段残疾儿童出现的心理障碍,原因是在该阶段,他们心理会出现好奇心,开始思考自身身体缺陷带来的不良结果,以及对异性产生朦胧感等。同时,还有对异性身体变化的好奇、爱慕心理等,对恋爱不成产生的心烦、苦闷等心理,易出现自暴自弃、抑郁等心理障碍。

  3.行为偏差

  残疾儿童因心理障碍出现不正确行为,比如偷窃等,有研究表明,该行为在听觉障碍儿童身上或智力障碍儿童身上出现。原因在于他们思维上有严重缺陷,无法听到或通过智力判断来获知社会对偷窃行为的评价和讨论,同时也无法听到和理解社会对他们行为的评价。

  二、残疾儿童心理障碍干预及教育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活跃儿童内心

  残疾儿童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层面就是他们自身的先天性缺陷、疾病、智力发育不完善等情况;客观层面就是社会、学校及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所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一是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创建,和谐、有爱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灵,对残疾儿童的人格塑造和性格养成产生巨大影响。因而,学校应进行精心布置,充分考虑残疾儿童的不便,倡导互帮互助,鼓励残疾儿童参与团体活动,培养他们集体精神,并让他们感受同学和老师的关爱。二是要积极推进学习心理环境创建,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残疾儿童学习计划和目标,根据他们的差异,实行分层次、分类别教育,消除智力、学习能力差异残疾儿童的不安和焦虑,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素质。三是营造生动活跃的教学环境,通过现场演示、比较、合作学习等方式,让残疾儿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并适时给予鼓励,让他们融入到班级学习中,帮助他们消除孤独、离群等不良心理。

  2.培养儿童良好心态,正视自身情况

  大多数残疾儿童因在很长时间内收到社会周遭人群的歧视,性格上出现孤僻,害怕交流,不愿出现公共视野,甚至不敢抬头,产生严重自卑心理。同时,一些残疾儿童不愿接受外界善意帮助,往往认为是别人可伶他。因此,应以平等的视角去和他们交流、沟通,以减少两者间的距离感。并积极告知他们的优点,告诉他们不比其他人差,每个人都有缺陷,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3]。同时,应尊重他们的个性,积极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应向他们教授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让他们获得全面发展,使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可向残疾儿童讲霍金、张海迪等人的故事,鼓励他们向这些人看齐。

  3.教育儿童强化自信心,培养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基础,诚然对于残疾儿童而言更是如此。由于大部分残疾儿童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性格较为孤僻,不愿和人进行交流。因此,应多组织和开展团体性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去,并设计良好的互动环节,让他们和其他学习及教师等进行交流,让大家相互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可准备小礼物,鼓励积极参与和敢于说出内心想法的儿童。同时,应积极教导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相互关爱和帮助,多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朋友,在遇到学习上或生活上的困难时,可找玩得好的同学或朋友帮忙,在心情低落时应找朋友或老师倾诉,有开心、快乐的事情应积极和同学分享。另外,应创造儿童交流平台,比如合唱、书法、舞蹈等比赛,让残疾儿童逐步走出自卑,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4.增强残疾儿童自理力,树立生活信心

  应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年龄,安排他们的生活。对于年龄较大的应鼓励他们自行完成日常生活行为,对于年龄较小的给予协助[4]。要让他们知道男女厕所的位置,能够自行控制大小便,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同时,还应积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养成饭前饭后洗手,睡前洗脸洗脚的习惯。应定期带残疾儿童到外面去感受自然世界,让他们感受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也让他们在娱乐中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也可开展一些日常生活劳动,比如扫地、擦洗桌子等,并给一定的鼓励,让他们能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和劳动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理力,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另外,要培养和指导残疾儿童掌握自控能力,能够良好的把控自身情绪。

  三、结语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给予天下父母最为尊贵的礼物,诚然残疾儿童同样也是如此。残疾儿童往往会因为自身身体上的缺陷,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者行为偏差,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压力。对于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应从社会、家庭及学校等方面进行,创建良好的教育、家庭及社会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树立生活和学习信心,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袁会英.残疾儿童心理障碍干预及教育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11

  [2]董莉.残疾儿童心理问题干预及其教育策略[J].包头医学.2015,(10):34-35

  [3]刘闯,刘民薄,绍晔等.广州、东营两市0到18岁残疾儿童医疗康复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8(3):231-232

  [4]沈明泓.新疆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2,15(01):49-53

  辛丽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