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B超,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刺造瘘术
  • 发布时间:2014-10-12 13:04

  【摘要】由于急性胆囊炎的病例不断增多,因此本文对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是用的医疗技术是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PTGCD)。通过在某一医院收集用PTGCD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患者的资料140份,在这140份的资料中,患者所患的病症是不一样的,经过对这些资料深入的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可靠的总结,凡是用PTGCD治疗的患者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用PTGCD诊断的结果也都是非常准确的。用B超的方法,来进行PTGCD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有极高的安全性,这对于治疗急性胆囊炎来说,在医疗上有着极大的临床价值,是值得更多从事医生的人员不断进行研究。

  【关键词】B超;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刺造瘘术;临床疗效

  对于急性胆囊炎这种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的群体里,有数据显示在七十岁以上的人中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3%—50%。本文对140名急性胆囊炎患者使用PTGCD治疗,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140名患者中有男性是59人,女性患者是81人,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2至91岁,在这些患者中,有过胆结石的病例是74例,占总数的52.9%。经过用B超检查,发现胆囊壁厚,而且胆囊肿大,胆囊里的胆汁量多于常人,有这样症状的人有37例,被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在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中有是结石胆囊炎,有非结石胆囊炎患者,不同的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同。

  1.2 治疗方法

  本文中提到的患者,均用B超引导下的PTGCD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患者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主要是有两种方法可选:第一种方法是首先经过腹腔,对于急性当囊炎患者来说,大多数都是有胆囊肿大的症状,甚至是严重者将有三分之一的胆囊会到达腹前壁,这样一来,胆囊和腹前壁就会比较靠近,经过用B超检查,可以对患者进行局部的麻痹,然后直接穿刺置管,穿刺完成之后,抽取胆汁,进行胆囊造瘘术;第二种方法是经过肝脏,使用B超来确定胆囊肝床位置,选择正确的位置(一般是腋前线第八和第九肋之间)进针,然后稍微向上倾斜,穿过肝脏,进入胆囊腔内,进行置管。这两种方法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将会在结论的部分进行介绍。

  1.2.1 后续处理

  穿刺造瘘后患者禁食6到12小时,观察有无胆漏、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常规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待胆汁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回报后,再调整敏感抗生素。患者大多数会在七十二小时之内体温就会恢复正常,疼痛有所缓解,一周之后就可以吃一些流食,三周之后就可以把管拿出,当然在拿管的时候,要根据管着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拿出。因为不同的患者可能在术后发生不同的情况,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

  1.2.2 治疗结果

  在这140个患者病例中,他们都运用了PTGCD治疗,均没有出现出血和胆瘘的症状,治愈出院的人数为132(94.3%),其中92(65.7%)例在三个月后进行了胆囊切除,并且进行了跟踪查访,他们的情况都很不错;其余的有的是急性非结石胆囊炎,还有几个患者是拒绝手术的。在这些治疗痊愈出院的患者中,没有发现胆囊复发的情况,全部的患者中有8例(5.7%)在医院期间死亡,死亡的原因是急性心梗或者肺栓塞等。

  1.2.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它的临床特征有以下几种症状:右上腹时而发生疼痛,而且有腹肌强直和触痛的感觉,有的患者可能还有伴有后背胀痛的症状。在临床中,大多数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都是因为胆汁的成分发生了改变,最后形成了结石,然后导致了细菌感染,这样患者的身体抵抗力不断下降,最后就并发了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彻底手术方式是胆囊切除术,但急诊行胆囊切除术治疗难度大,患者死亡率高。本文对某医院的4735例进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急性胆囊炎病例中,其中的病死率是1.02%;在8例手术后死亡病例中,有5例是65岁以上的老人,可见老人的病发率和术后死亡率要高于年轻的患者。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急性胆囊炎患者来说,考虑胆囊切除术的治愈情况,也要考虑手术后的病发情况。

  2 结果

  本文所说的用B超引导,是因为B超有很大的优点,具体如下:

  首先,B超是超声波检查,对身体没有损害,可以即刻看到结果,可以对内脏进行反复多次检查,通过观看肝脏的运动,分析病变;第二,可以对发生病变的内脏部位进行跟踪,这样就可以分析出病变的发展趋势和时间,并且B超不受分层的影响;第三,对于患者来说是有利的,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价格合理,而且能清晰度极高,能准确的看出发病区域;第四,B超的设备容易使用,比较轻便,对于病重的患者可以在床边进行检查,比较方便;第五,超声探头的位置比较灵活,能取得不同位置图像,还可以对发病位置进行定位和测量。

  基于B超的优点,用B超引导来治疗急性胆囊炎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B超定位的胆囊穿刺造瘘术,是以微创的方法迅速引流感染胆汁,从而来减小胆囊腔内压力,这样就减少毒素吸收,同时减轻了中毒症状,而胆囊腔内压力降低后,嵌顿于胆囊管口的结石多可落回至胆囊腔内,疼痛症状也会减轻。待患者胆囊炎症缓解之后,就可以进行胆囊切除。这样一来,手术的风险大大降低,而对于非结石胆囊炎患者来说可以不用进行切除手术。对于手术后要切记禁食,同时要注意静脉营养,这两个对于患者恢复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做能够减少胆汁的分泌,有利于炎症的消失,同时能够满足患者对营养的需要,提高抵抗力。对于年轻的患者来说,广谱抗生素就没有比较注射了,通过解除梗塞和通畅引流来控制患者病情,而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来说,就要用头孢了,这样做可以防止患者病情突然恶化等情况。

  我们从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采用CT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术治疗高龄、危重的急性胆囊炎患者18例男9例、女9例,平均年龄40~65岁。本组病例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B超、CT检查诊断为急性胆囊炎。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中上腹疼痛、Murphy征阳性和白细胞计数升高。B超及CT检查显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积液、胆囊结石10例。其中13例还合并其它疾病:严重糖尿病(4例)、肺心病(3例)、冠心病(2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慢性心衰(1例)、晚期胰腺癌(1例)、库兴病(1例)。术前所有患者经外科医师会诊,认为不能进行急诊胆囊切除手术。18例患者CT引导下经皮胆囊造瘘均获得成功。

  15例术后12~48小时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白细胞计数下降;1例术后无缓解,14天后死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有效率为93.8%。平均留管时间为21~60天;胆汁引流量为400~600ml。5例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21~28天拔管后康复;1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30~60天后行胆囊切除手术,其中1例术后确诊为胆囊癌。1例术中出现迷走反应现象;1例误穿胆囊颈引起胆囊内出血;1例术后7天因引流管部分脱出导致胆汁外漏引起胆汁性腹膜炎,经及时处理,获缓解。由此可见,经皮胆囊造瘘术不仅能够及时、有效地缓解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安全度过危险期,为择期胆囊切除手术赢得时间,而且,对于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还有治愈作用。

  3 总结

  从以上分析来看,用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对于减轻患者因为胆囊炎而引起病症,而且还降低了手术带来的风险,用PTGCD治疗即方便又安全,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是值得推广的一项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邓英,陈龙,马红旗.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13(33).

  [2]张军.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在老年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4(04).

  [3]魏学红,陈海经皮胆囊穿刺造萎处理高危急性胆囊炎53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3(17).

  李细霞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