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耳廓部位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临床上采用手术治疗耳廓部位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耳科2012年02月至014年02月收治的耳廓部位瘢痕疙瘩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通过手术治疗耳廓部位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结果:63例耳廓部位瘢痕疙瘩患者中,基本痊愈患者31例,占总数的49.21%;显效患者13例,占总数的20.63%;有效患者17例,占总数的26.98%;无效患者数2例,占总数的3.1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3%,通过术后随访,复发患者3例,复发率为4.76%。结论:临床上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耳廓部位瘢痕疙瘩能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术后患者的复发率较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术治疗;耳廓部位瘢痕疙瘩;有效率;效果观察

  耳廓部位瘢痕疙瘩一般是由外力作用或穿耳洞是发生感染(其中也包括手术因素)所导致的,形成疙瘩后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形象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该病的临床治疗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十分棘手的学科难题,其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彻底清楚患部疙瘩,从而防止残留的部分导致疾病复发,同时又要兼顾患者的耳部的外形[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耳科2012年02月至014年02月收治的耳廓部位瘢痕疙瘩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通过手术治疗耳廓部位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63例均为本院耳科2012年02月至014年02月收治的耳廓部位瘢痕疙瘩患者,年龄在23-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4.3岁,其中男性患者14例,占总数的22.22%;女性患者49例,占总数的77.78%。63例患者的耳廓部位瘢痕疙瘩的大小小于10mm患者28例,10-20mm之间的患者17例,20-30mm之间的患者15例,超过30mm的患者3例。其中由于穿耳洞引起的患者41例,耳部外伤导致的16例,手术并发症6例。

  1.2 手术治疗方法

  本研究所有手术患者采用局部麻醉,方法为取1%利多卡因注射液(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52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千分之一的肾上腺素(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817)对患者的病灶周围组织进行皮下浸润麻醉。本研究根据患者依病灶的大小以及分布部位的不同分别制定了以下3种术式[2]:第1:对患者的耳廓部位瘢痕疙瘩直接进行切除后进行缝合,选择疙瘩在20mm以下的患者,切除疙瘩后通过直接拉拢手术的创缘进行对位缝合或者进行皮下分离之后进行减张缝合,本研究的63例患者中有45例;第2:对耳廓部位瘢痕疙瘩进行楔形切除:对于疙瘩的最大径在20-30mm直接的患者,采用患者耳廓全层楔形切除之后拉拢患者创缘进行对位缝合,本研究的63例患者中有15例;第3:联合采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和患者患部表皮瓣修复成形术:对于疙瘩的最大直径在30mm以上的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治疗,在与患者皮肤的张力线平行的位置采用手术刀切开患者瘢痕疙瘩表面的皮肤,通过眼科剪将瘢痕与皮肤之间向两侧及底部进行锐性分离,从而形成两瓣能进行对合的皮瓣,清楚瘢痕疙瘩内部所有硬化组织,术者通过手指探查患部没有坚硬的组织之后,修整之前制备的皮瓣并采用6-0尼龙缝合线进行无张力的对位缝合,本研究的63例患者中有3例。所有患者术后采用链霉素(河北圣雪大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289)进行为期1周的抗感染用药,术后1周视具体情况进行拆线。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本研究的疗效判断标准参照赵欣欣等[3]报道的标准进行:第1:治愈:患者的瘢痕变平,术部的皮肤平软,术后患者耳廓的形态良好,术后未出现继发感染,术部无明显痛、痒等自觉症状;第2:显效:患者的术部恢复良好,耳廓形态正常,为出现继发感染,但患者出现明显的痛、痒等自觉症状;第3:有效:患者患部局部的皮肤平软,患部的瘢痕组织体积显著减小,但患者出现明显的痛、痒等自觉症状;第4:无效:患部瘢痕组织体积恢复原状,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感染,出现明显的痛、痒等自觉症状。

  2 结果

  63例耳廓部位瘢痕疙瘩患者中,基本痊愈患者31例,占总数的49.21%;显效患者13例,占总数的20.63%;有效患者17例,占总数的26.98%;无效患者数2例,占总数的3.1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3%,通过术后随访,复发患者3例,复发率为4.76%。

  3 讨论

  耳廓部位瘢痕疙瘩是临床上耳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该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患者耳部的纤维组织出现异常性增生而导致的,其临床病理特征是患部细胞外蛋白多糖、基质中胶原、糖蛋白等沉积过量,患者皮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出现大量增生以及胶原纤维的排列方向和顺序发生紊乱等。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患部出现瘤样进行性的增生不同患者还并伴不同程度的畸形,较多的患者会出现并且反复的情况,最终致其外耳毁损、变形,从而严重损害了患者的面部外貌并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许多学者认为可能与患者的感染、特异体质、免疫反应、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研究针对各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耳部瘢痕疙瘩的具体部位,形态大小,诱发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通过三种临床术式对63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术后复发率较低,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姚翠玲.手术切除与术后压力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

  [2]李辉正.瘢痕疙瘩术后电子线治疗70例回顾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

  [3]赵欣欣,罗锦辉,徐士亮,等.耳部瘢痕疙瘩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8,19(1).

  崔永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